永靖炳灵寺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寺”,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
永靖炳灵寺

永靖炳灵寺

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侧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炳灵寺以下寺为主,创建于西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扩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存窟龛183个,造像近800身,分石雕、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900平方米。其中169窟开凿于一天然石洞中,规模最大。炳灵寺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

石窟

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侧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炳灵寺以下寺最为壮观,窟龛造像凿于大寺沟右侧峭壁上,长2公里,上下四层,高低错落
永靖炳灵寺

永靖炳灵寺

,幢盖纵横,濒临黄河,气势庄严。现保存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元、明、清窟龛183个,大小石雕像近800尊,分石雕、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900平方米。唐代作品约占三分之二,艺术造诣精湛,造型丰满潇洒,富有朝气和生命力。鹂道元《水经注河水》称:“河峡崖旁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其中169窟开凿于一天然石洞中,规模最大,据说就是唐述窟。内有精美的西秦造像,造型刚健挺拨,栩栩如生。壁画中神人衣袂飘逸,色泽绚丽,构图古雅,显示出神奇美丽的天国风光。画上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的造像题铭。是全国石窟中迄今发现最早的题记。炳灵寺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

结构

炳灵寺所在积石山山岩的地质结构系细黄沙岩,易于开凿雕造,但不耐风化潮解。由于该地气候干燥,加之峭壁的高处,岩层往往突出如屋檐,对部分窟龛起着遮蔽风雨和太阳曝晒的作用,因而许多窟龛造像虽经千百年的岁月,至今仍得以相当完整地保存着。

位置

炳灵寺的所在地理位置,地处古代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佛教徒
永靖炳灵寺

永靖炳灵寺

在炳灵寺建寺开窟及造像活动,在西晋时便已开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部贵族所建立的西秦政权,崇信佛教,一时内地及西域高僧云集于此,译经传法活动十分活跃,西秦境内的小积石山大寺沟,即炳灵寺石窟一带,便成了当时佛教一大胜地。

构造

简述

“炳灵”,是藏语“十万佛”的音译,意译相当于汉语的“千佛山”、“万佛洞”。炳灵寺石窟的正式营建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后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不断进行开凿修造,元明时期仍有修妆绘饰。现存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其中唐窟占三分之二以上,共计20窟,113龛。北朝的代表性作品如169窟的泥塑观音,125龛的石雕释迦牟尼多宝佛等,均为炳灵寺石窟的艺术杰作。位于临夏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从兰州出发乘车行75公里,到刘家峡水电站大坝换乘游艇,经过54公里浩渺的高原平湖,西拐进峡口,过姊妹峰,即可到达。
永靖炳灵寺

永靖炳灵寺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寺”,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侧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炳灵寺以下寺为主,创建于西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扩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存窟龛183个,造像近800身,分石雕、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900平方米。其中169窟开凿于一天然石洞中,规模最大。炳灵寺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

西秦169窟

在最早的西秦169窟中,塑造有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北壁正中的大力佛。坐落在仰莲台座上无量寿佛,面型方圆,着半披肩佛衣,盘腿而坐,有庄重之感。菩萨头顶束发,袒臂招手,伺候左右。浓墨淡彩,呼之欲出。北壁正中大力佛,高7.5米,眉目俊秀,衣纹流畅,神态安详。北魏造像最有特色的是25龛的石雕释迦多宝像,面带微笑,举手叙谈,庄重而潇洒,再现南朝崇尚清谈玄学的风采。炳灵寺石窟
永靖炳灵寺

永靖炳灵寺

以下寺最为壮观,西秦建都临夏期间,国王御驾亲临石窟,挥毫题词,真迹尚存于岩壁之上。石窟悬崖上有石刻大佛像一尊;悬崖旁边矗立着姊妹峰。周围有鸳鸯洞,药水泉等胜境,山清水秀,峰险石奇。乘坐游艇可以直接到达石窟码头。历史变迁,炳灵寺屡遭战火破坏,栈道毁坏。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颁发通知,正式公布炳灵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了炳灵寺文物保管所,修建了防洪大堤,并在沟中架起了一座15米的独孔水泥雕栏桥。炳灵寺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从兰州市去炳灵寺,可以在兰州汽西站乘坐永靖县的长途公共汽车,再换乘游船去。

意义

该窟中的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名僧法显的墨书题记,是国内石窟中保留最早的纪年题纪,对全国其他古老石窟的断代提供了标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窟龛造像和壁画以16
永靖炳灵寺

永靖炳灵寺

9号自然窟大坐佛以及崖面中所有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主体。169号窟古称唐述窟,现称"天桥洞",高15米、深8米、宽20米,为已知我国开凿最早、保存最好的洞窟。窟内有佛龛、石雕、石胎泥塑三类造型。171龛,位于石窟悬崖上,有唐代石胎泥塑的弥勒佛大坐像一尊,依山雕凿,高达27米,雄浑庄严。窟中西秦《文殊菩萨问疾图》,是我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一幅维诘经变图。原16号窟,现归位在石窟群对面睡佛殿内,长8.6米的泥塑炳灵寺卧佛,是我国现存北魏时期的唯一一尊卧佛,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高25厘米的唐代侍女造像
永靖炳灵寺

永靖炳灵寺

,是我国现存石窟像中最为珍贵的一尊,充分体现了盛唐风貌。炳灵寺入口处悬崖旁边伫立着峻峭的姊妹峰,周围有鸳鸯洞、药水泉等胜境,山清水秀,峰险石奇。
炳灵寺石窟在承袭前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佛教艺术,以崭新的姿态、简洁的手法,创造了生动的雕塑形象和绘画艺术。范文澜在他的《中国通史》一书中认为,炳灵寺石窟不仅以石刻雕像作品见长,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同样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齐名。炳灵寺壁画真实地反映了十六国时代西北地区的社会风貌、音乐舞蹈以及装饰艺术,对佛教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交通

兰州去炳灵寺参观,可加入旅行社旅游团队活动,也可以在兰州汽车西站乘坐赴永靖县的长途公共汽车,再换乘游船去旅游。

历史

炳灵寺石窟约开凿于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前期),正式兴建于西秦,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明等朝。由于自然条件相对良好,人为破坏又少,所以至今炳灵寺石窟保存得仍比较完
永靖炳灵寺

永靖炳灵寺

整。现在,共留存下窟龛183个,造像776躯,壁画900多平方米,墨书和石刻造像题记6则。
十六国的西秦时期,由于当地的鲜卑族统治者笃信佛教,致使开窟造像活动十分活跃。这即是炳灵寺石窟开凿的第一个高潮,并一直延至北朝的北魏时期。期间最有代表性的是第169窟,其余第172窟和第1龛,第126、128、132窟,第2、124、125龛和第16窟等几组也比较有名。尽管此时期造像雕凿的是作为“胡神”的佛和菩萨,但除去姿态、手印、衣着等固有式样外,大多摒弃了作为艺术原
永靖炳灵寺

永靖炳灵寺

形的犍陀罗佛像的特征,融入了工匠自己本土的生活感受和审美要求,注入了自身和中国信众的情感和理想内容。尤其明显的是,在塑像及壁画人物的近旁都有粉底墨书的名榜。这显然是对汉代以来传统形式的继承。石窟中的造像,神情生动,姿态优美,衣着线条流畅,整体技巧显得纯熟精妙,手法洗练细腻。唐代,由于佛教的兴盛,造像风潮再次兴起,即炳灵寺石窟开凿的第二个主要时期。期间比较著名的有第46号龛、第50号龛和第51号龛等。唐代窟龛中的造像组合,多为一佛、二菩萨(或四菩萨)、二天王,也有的是一佛、二罗汉、二菩萨和二天王。这时期炳灵寺石窟造像的特点与唐代石窟造像的整体风格相仿佛,都是强调健康丰腴的美,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面型较长,动态夸张,起伏处棱角分明,刀法也更显粗犷有力。
此后,在元、明两代,炳灵寺石窟也还有修妆,但石窟开凿已趋于没落了。炳灵寺石窟是我国石窟开凿史上比较早期的作品,尽管历经千年,至今仍富有艺术生命力,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件珍品。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