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瓜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分类系统位置

生物 Vitae [三域系统]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统]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统]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传统系统]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统]
五桠果亚纲 Dilleniidae [Cronquist系统]
堇菜目 Violales [Cronquist系统]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Cronquist系统]
藏瓜族 Trib. Fevilleae [Takhtajan系统的葫芦科Cucurbitaceae]
翅子瓜亚族 Subtrib. Zanoninae [Takhtajan系统的葫芦科Cucurbitaceae]
棒锤瓜属 Neoalsomitra [Takhtajan系统的葫芦科Cucurbitaceae]
棒锤瓜 Neoalsomitra integrifoliola [Takhtajan系统的葫芦科Cucurbitaceae]

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卷须分2叉。叶鸟足状5小叶,小叶长圆形或披针形,全缘,中间一片长5—10cm,两侧的较小,基部有1对腺体。花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雄花序柔弱,长7—20cm,被黄褐色长柔毛,有时有退化的叶;雌花序长约10cm,花少,被短柔毛。蒴果圆筒状,形似棒槌,顶端截平,种子有星状尖头和1薄的长翅。花期11月。

地理分布

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越南、菲律宾也有。

生 境

生于低海拔疏林或密林中。

毒 性

茎、叶和果实有毒,能引起剧烈腹泻,严重时手足抽搐。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