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花鱼的疾病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 其工作重心是要有优良的水质、合理的养殖方式以及科学的日常管理。鳌花鱼的常见病有以下几种, 其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4]
水霉病。在鳌花鱼繁殖过程中, 如果受精卵的孵化用水混有污物,会使鱼卵受损, 从而感染水霉菌。感染了霉菌的鱼卵, 同“
四大家鱼”卵的水霉病相似, 肉眼观察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严重时会造成大批死亡。在鳌花鱼的鱼苗、鱼种和成鱼养殖过程中, 因操作、运输不当使鱼体受伤,也易发生该病,肉眼观察病鱼体表和擦伤处, 有白色絮状物。一旦患有该病, 病鱼游动缓慢,
食欲减退, 最后消瘦而死。防治方法:①过滤鳌花鱼的孵化用水。用60目尼龙纱绢网过滤鳌花鱼的孵化用水, 以防杂物进入;②勿选受伤的鱼作亲鱼;③浸洗鱼体。在鱼苗、鱼种及成鱼阶段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10 min ,或者用1%食盐水加数滴食醋浸洗病鱼5 min ;④在捕捞及运输过程中, 防止鱼体擦伤。
[4]
纤毛虫病。这是鳌花鱼夏花培育过程中的主要疾病之一, 主要是由于车轮虫等寄生于鳌花鱼体表、鳍部和头部所引起。该病蔓延迅速,寄生虫数量少时, 对鱼体活动影响不大;数量多时, 鱼不肯进食。肉眼可见鱼体上有白色点状物, 鱼口不能合上, 游动失去平衡, 继而死亡。该病危害性极大。防治方法:①消毒。每天用3%食盐水对流水池全池泼1 次,停水3-5 min , 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②鱼体浸洗。夏花鱼下塘时,用2%食盐水浸洗鱼体2 min 。
[4]
锚头鳋和中华鳋病。锚头鳋主要寄生于鳌花鱼体表,使鱼体消瘦, 失去游泳及捕食能力。中华鳋主要寄生在鳌花鱼鳃部,破坏鳃组织, 影响呼吸能力。若1尾5 cm 的幼鱼体上寄生2个锚头鳋, 即可导致幼鱼死亡,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早预防。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放鱼苗种前, 对池塘进行生石灰带水清塘, 可杀灭水中鳋体, 同时要随时注意水源和饲料的清洁工作, 减少传染源;②鱼体浸洗。用15 mg/l的
高锰酸钾浸洗鳌花鱼的饵料鱼2 h , 可消灭鱼体上的鳋类。
[4]
烂鳃病。该病多发生在高温季节, 鳃丝腐烂有白色斑点,并有污物和粘液附着。防治方法:使用2 mg/l的硝酸亚汞溶液浸洗鱼体10 min , 可缓解病情。
[4]
肠炎病。主要症状是直肠至肛门段充血红肿, 粪便为淡黄色, 严重时整个肠道肿胀, 呈紫红色, 排泄物为浓液状。该病主要是带菌饵料鱼被鳌花鱼吞食所致。防治方法:使用肠鳃灵效果较好。如用于预防, 可将其按0.15%的比例配料, 与饲料混合投喂, 每月2 次;如用于治疗,可将其按0.25%的比例配料, 与饲料混合投喂,每天2次,连续3 d。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