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沆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人物生平

秉性亮直,内行修谨,时称“圣相”。文学上,以继承韩愈柳宗元自许,倡导古文运动。有《河东先生集》。
李沆半身像

李沆半身像

李沆担任宰相时,从来不向皇帝上密奏。有一次,宋真宗问李沆:“大臣们人人都有密奏,爱卿独无,这是为什么呢?”李沆回答:“我当宰相,公事就在朝廷公开奏对,还用密奏干什么呢?凡是密奏,不是诬陷别人,就是对上献媚,我一向厌恶这种做法,怎么能去效仿呢?”
李沆是真宗最早的宰相之一。他在太宗朝就得到重视,太宗称“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真宗即位后,迁他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宋真宗向他询问治道,李沆答道:“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这是最重要的。”真宗深表同意。宋真宗还非常善于从历史上总结用人的经验,有一次真宗谈到唐朝朋党问题很严重,人君不好节制,终于使得王室微弱,奸邪难辨。李沆就说:“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这就是原因所在。”宋真宗还是很自信的,说道:“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李沆为政尽心尽力,注意向真宗反映百姓疾苦,举荐人才。景德元年(1004年)七月,李沆在上朝的路上生病,真宗命太医诊视,派去抚问的使者相望于道,并且亲自驾临探问,赐白金五千两。不久,李沆病逝,年58岁。真宗得知消息之后很是悲痛,前往拜灵痛哭,对左右说:“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说完又哭了起来。同朝的名相王旦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于是当时人就称李沆为“圣相”了。

人物年表

公元947年,李沆生于洺州肥乡。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举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
雍熙三年(986年),知制诰
雍熙四年(987年),迁职方员外郎、翰林学士。
淳化三年(992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淳化四年(993年),被罢官,不就复出,知河南府,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
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又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
景德元年(1004年)卒,年五十八。

个人作品

《伏睹禁林新成盛事辄思歌咏不避荒芜上李学士》
禁庭多士列华簪,严乐辉光冠古今。
御笔腾骧题玉署,宸章照耀咏辞林。
虚堂挂后传千载,翠琰刊成直万金。
振复文明知对作,尊崇儒术见天心
增修一院烟霞丽,曲宴群英雨露深。
自我昌朝为盛事,鳌山清峻重难寻。
《贡院销宿闻吕员外使高丽赠徐骑省》
圣化今无外,征途莫惮赊。
扬帆箕子国,驻节管宁家。
去伴千年鹤,归逢八月槎。
离情恨华省,持此待疏麻。
《题六和塔》
经从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

历史评价

《宋史》:李沆为相,正大光明,其焚封妃之诏以格人主之私,请迁灵州之民以夺西夏之谋,无愧宰相之任矣。沆尝谓王旦,边患既息,人主侈心必生,而声色、土木、神仙祠祷之事将作,后王钦若、丁谓之徒果售其佞。又告真宗不可用新进喜事之人,中外所陈利害皆报罢之,后神宗信用安石变更之言,驯至棼扰。世称沆为“圣相”,其言虽过,诚有先知者乎!
王夫之:“三代以下之材,求有如顾雍者鲜矣。寡言慎动,用人惟其能而无适莫;恤民之利病,密言于上而不炫其恩威;黜小利小功,罢边将便宜之策,以图其远大。有曹参简靖而不弛其度,有宋璟之静正而不耀其廉。求其德之相若者,旷世而下,唯李沆为近之。”

史籍记载

《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一》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