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宫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历史渊源

关于“望仙宫”一名的来历,一说是唐太宗在此曾与显圣的老子谈经论道,
望仙宫

望仙宫

后李耳腾空而走,李世民望仙远去;一说是汉武帝来此敬求灵丹妙药,期望长生不老,老子赐药后升空,汉武帝举目仰望老子离去,故而随名“望仙宫”。
望仙宫始建于春秋时期,兴盛于五代、十六国,相传老子李耳曾经在这里讲过经,也是老子的行宫之一。
明、清以前,此(烧香)台在显义(扬)里,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碑载:“与(周至)楼观台为上下院”,创建年月无考。
明朝状元康海在《武功县志》中说“嘉庆年间,道教弘扬 关中三台。楼观台为上院,烧香台则为下院”,足见在明朝时,望仙宫的名声和规模应该很大,不然怎么能和楼观台并驾齐驱。

内部建筑

1958年文物普查时,玉皇阁建在砖砌高台上,面阔与进深相同,俱为一间,歇山顶,无斗拱,房檐下木柱12根,阁下砖券成洞。登上玉皇阁,北看莽山苍苍,南视渭水滔滔,四望麦浪滚滚,令人心旷神怡。
三清殿建于明初,设置显义(扬)里社学。1958年面阔仍三间,无昂、无斗拱,柱20根,屋脊残损。现有住持2人,占地7.5亩。三清殿里面供奉的是老子李耳,即民间传说的太上老君。据史书记载,此殿建于元朝,明清多次修葺,虽然残破但基本保存完好。殿脊上走兽高大、精美、恢弘复杂,灰瓦上青苔漫漫,古色古香;特别是挑起高檐的十二根木柱,油漆剥落,依旧归然挺立,更县历史神韵。
三清殿后是七星殿,建于清末民初,风雨飘摇百年。
三清殿的东侧,在翠竹掩映之中,一个小巧玲珑的木质钟楼翘然而立。中间挂着一口古钟,高一米半,口径近六十公分。据铭文来判断,是明朝的遗物,此钟虽历经数百年,而依然保存完好,特别是能躲过,“大炼钢铁”的一劫,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此中上面铭文清晰、完整,对于研究望仙宫以及道教的历史,很有价值和意义。
七星殿的右后侧有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大花坛,一棵古藤树拔地而起,足有十五米高,碗口粗细,依附在一棵松树上,低头默默,古藤的枝干东西横卧近五米,时出时入,扎根土中显得盘根错节,遒劲有力。据道长讲,此藤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在周围并不多见。
武功县历史文化遗迹一览表
陕西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古遗址
古墓葬
姜嫄墓苏武墓◆隋炀帝墓
古建筑
教稼台武功城隍庙◆武功关帝庙
望仙宫◆报本寺◆寺背后塔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
保护遗产
民俗
◆苏慧织回文与武功民间送手绢风俗
民间文学
◆农业始祖后稷传说
传统手艺工艺
市、县级文物
保护单位
及其它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
浒西庄遗址赵家崖遗址◆浮沱子遗址
◆三合村遗址◆牛家台遗址◆张家台遗址
◆苏坊村遗址◆黄家河遗址◆二水寺
周 代
北湾遗址◆南店子遗址◆任曲(渠)遗址
其 他
◆青龙关◆后稷祠阎家遗址
邰封里六门堰◆三江口◆庆善宫
长宁邑普济渡口◆杨虎城城址
墓、祠
◆商鞅墓◆安禄山墓◆车光倩墓◆苏建墓
苏蕙墓◆靳孝谟墓游师雄墓◆苏瑰
康海墓孙景烈墓◆司马裔墓◆马如墓
◆苏武祠◆康海祠◆太白祠
建 筑
◆小华山◆上阁寺◆龙王庙◆东岳庙
鸿禧观毗卢寺三清殿广元寺(显灵宫)
武功金仙观烧香台(庵皇阁、望仙宫
绿野书院◆西麓山房◆东里书院有邰书院
◆马家都堂府◆杨虎城公馆◆西农筹建处
◆新民高等小学◆龙王沟风景区
亭、驿
◆邰城驿◆长宁驿五里铺可曾
寺、庙
客山寺睡佛寺◆清凉寺◆印台寺
观音寺◆天花堂◆海潮院◆香山寺
白兔寺◆甘皇殿◆石佛寺◆释化寺
◆洪教寺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