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纸马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介绍

无锡纸马,一种用单色墨色刷印,另一种用墨版印在色纸上再开相勾画。后者制作很有特色,其制作为印、画、印。多先以长条形彩色有光纸(或土纸染色)印成墨线图,色纸有淡黄、淡蓝、玫红、水绿、青莲等色;然后为图中主神开相着色。面部打底用白、黄、桔红、青灰等色,再用玫红晕出脸颊。手部是勾画的,大多随意勾画,不受原印墨线拘束。服饰一般不再涂色勾线,只是在有关部位点画若干红、白、黄、绿色的小花朵。最后用图章形的小木版捺印五官,用不园色彩在服装部位印一些涡形的小纹样。无锡纸马神像,均是类型化的,似戏曲人物脸谱。

历史沿革

明清以来,江苏木版印刷业兴起。明代洪武年间,南京国子监大规模地集中了江南各地的宋元书版,许多技术工人随之而来,南京因此成为东南的雕版中心。嘉靖时期,因小说戏曲的大量刊印,雕版业的规模和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苏州、无锡还出现了铜活字印书,常州人用铅活字印书。其中无锡望族安国(号桂坡)所印书籍皆以“桂坡馆”命名,名重一时。书版刻印也带动了民间其他雕版印刷品的普及,无锡纸马便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脱颖而出,名扬京都。清人潘荣陛所撰《帝都岁时纪胜-皇都品汇》记道:“门神来无锡”,即可以为证。
社会需求使无锡的纸马店铺数量日渐增多,后来成为纸扎行业。民国初年《无锡概览》记载:当时无锡的纸扎业已有严长兴、新长兴、陈德大等店铺。1918年后,无锡东西南北四城门都有了纸马(纸扎)店铺,并成立了纸扎同业公会,供奉唐代画圣吴道子为祖师。抗日战争胜利后,无锡拥有纸扎(纸马)店铺42家,城中大市桥有陶元茂、章震丰,东大街有振丰盛,北门外坛头弄有林恒源、老天生,南门外黄泥桥有刘元盛、章恒昌,周山浜有正茂盛、许恒茂,西门棚下街有钱裕兴、永大昌、钱裕成等知名铺号。随着社会变迁,1958年前后,无锡纸马业日渐消亡。

主要内容

无锡纸马包含佛、道二教和民间传说中招财赐福、驱病除灾的神仙菩萨,以及人世间各行各业被神化了的祖师,如玉皇大帝、张天师、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灶神、财神、土地、福禄寿、关公、钟馗、
姜太公、鲁班、陆羽、文曲星等。民间美术研究专家张道一教授20世纪50年代初在无锡调查时,收集到的纸马就有800余种之多,最常用的约30余种。每逢节庆或祭祀时焚化和供奉纸马,在中国民间十分普遍,但在近代无锡民俗中,还有一项特殊的活动,这就是“请路头”。所谓“路头”,无锡人亦称“五路财神”,“路头菩萨”。其来历,据《无锡县志》载:“神姓何名五路,明末御寇死。因祀之”。何五路是明代无锡抗倭护城战斗中壮烈牺牲的英雄,百姓把他当作武财神供奉。明末以后,无锡民间习俗正月初五商铺新春开市,第一件事便是“请路头”(迎财神),祈求开市大吉,财源滚滚。清人顾铁卿《清嘉录·竹枝词》云:“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请路头”的民俗仪式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供奉祭祀印有“路头菩萨”的纸马。非但迎财神要“请路头”,而且逢时过节。婚丧诸事也要“请路头”。即便民间发生纠纷。过错方也得以“请路头”的方式向对方致歉谢罪。此外,过年时的送迎“灶神”(无锡人称“灶家菩萨”或“灶家老爷”)要用纸马;祭祀佛教菩萨和道教神仙时要用纸马;供奉各业祖师时也要用纸马。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场合,无锡人应用的纸马在质地、规格上也有所区别。在祭祀时专供焚化用的纸马,纸质比较粗糙轻薄,多用墨线单色印制,人物形象也比较简单,无锡人俗称“印不清的亡人马”,这在无锡纸马中等级最低,也最普及。用于“请路头”或祭祀供奉神道、祖师的纸马,常印刷在彩色有光纸上,并加以彩绘。这种纸马的纸质较为厚实,可以折卷成长柱形,内盛锡箔折成的元宝或冥钱,加以焚化。也有将纸马折成长条状,长期供奉的。这类纸马的主顾以商铺及小康人家居多。还有一些做工特别精致的纸马,专供富商和豪门用,其中一套被称为“五路大神”,由“利市仙官”、“五路大神”、“赵公元帅”、“增福财神”、“招财童子”五张纸马组成。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