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生物学效应)
(1)卫生标准 使用振动工具或工件的作业,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5m/s2。 (2)流行病学 我国砂轮磨光工振动性白指发生率,接振4000h以下为9.1%,4000-6000h为17.4%,6000-12000h为37.5%,12000-16000h为50%。日本发生振动病一期平均接振时间为5.8年,二期为6.3年,三期为10.8年。调查证明手臂振动的职业危害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 (3)发病机理 局部振动的急性和慢性作用,首先是对外周循环的影响。振动性白指被认为是血管的过度收缩反应,由于局部组织压力的增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收缩因子,通过躯体感觉-交感神经反射使手指血管运动神经兴奋性增加,可损伤α-肾上腺素能受体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减退、血管内膜增厚、狭窄至阻塞,可能使血液粘度增加。其次可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的功能和病理改变,特别是出现肢端感觉障碍,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病程进展有一定相关,脑电图也可发生异变改变,部分可出现肌力降低或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