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振动(生物学效应)

振动(生物学效应)
(1)卫生标准 使用振动工具或工件的作业,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5m/s2。 (2)流行病学 我国砂轮磨光工振动性白指发生率,接振4000h以下为9.1%,4000-6000h为17.4%,6000-12000h为37.5%,12000-16000h为50%。日本发生振动病一期平均接振时间为5.8年,二期为6.3年,三期为10.8年。调查证明手臂振动的职业危害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 (3)发病机理 局部振动的急性和慢性作用,首先是对外周循环的影响。振动性白指被认为是血管的过度收缩反应,由于局部组织压力的增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收缩因子,通过躯体感觉-交感神经反射使手指血管运动神经兴奋性增加,可损伤α-肾上腺素能受体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减退、血管内膜增厚、狭窄至阻塞,可能使血液粘度增加。其次可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的功能和病理改变,特别是出现肢端感觉障碍,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病程进展有一定相关,脑电图也可发生异变改变,部分可出现肌力降低或肌肉萎缩。

振动(物理学名词)

振动(物理学名词)
振动是宇宙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总体分为宏观振动(如地震、海啸)和微观振动(基本粒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一些振动拥有比较固定的波长和频率,一些振动则没有固定的波长和频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其中一个物体振动时能够让另外一个物体产生相同频率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现象能够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和危害。不同的原子拥有不同的振动频率,发出不同频率的光谱,因此可以通过光谱分析仪发现物质含有哪些元素。在常温下,粒子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物质的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物质拥有不同的熔点、凝固点和汽化点也是由粒子不同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我们平时所说的气温就是空气粒子的振动幅度。任何振动都需要能量来源,没有能量来源就不会产生振动。物理学规定的绝对零度就是连基本粒子都无法产生振动的温度,也是宇宙的最低温度。振动原理广泛应用于音乐、建筑、医疗、制造、建材、探测、军事等行业,有许多细小的分支,对任何分支的深入研究都能够促进科学的向前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振动(汉语词语)

振动(汉语词语)
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语出《墨子·尚同中》:“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

振动(物理特性)

振动(物理特性)
局部振动指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可引起手臂振动病,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①振动参量。发生白指的振动频率范围主要为30-300Hz;高频率、低振幅的振动可引起末梢神经损害;低频率大振幅的振动主要影响骨、关节、运动器官和内耳。振动加速度的大小起主导作用。②暴露时间。实际接触振动的时间越长,振动的危害越大。③环境因素。振动、寒冷、噪声的联合作用。④个体状况。局部振动接触工种主要有凿岩工、铆钉工、风铲工、捣固工、固定砂轮和手持砂轮磨工、油锯工、电锯工、锻工、铣工等。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