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翻译
有道精品课
云笔记
惠惠
更多产品
登录
有道 - 网易旗下搜索
中英
▼
go top
返回词典
拟杆菌科
百科内容来自于:
简介
1933年,E.普里布拉姆建立此科。其后虽有修正,但基本表现特征未曾更改。现在所用的定义是L.V.霍尔德曼等人于1984年提出的。本科包括的细菌种类非常庞杂。依照能量代谢的最终电子受体不同,可分为3大群。
第一群
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细菌,包括
拟杆菌
属和
梭杆菌属
。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卷(1984)中,还包括纤毛菌属、丁酸弧菌属等11个属。这些属是以细胞形态、鞭毛、可代谢的底物和产物的种类来区分的。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中的有些种是人类致病菌,造成深层器官(脑、肺、肝等)脓肿。其余各属、种细菌多是动物消化道栖居菌,有许多是瘤胃细菌。
第二群
是以元素硫或氧化性无机含硫化合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细菌,有脱硫磺单胞菌、脱硫弧菌属等8属。这群细菌都是具有细胞色素,可依据其含硫电子受体的种类、细胞形态、代谢底物等来区分。它们多栖息于水域淤泥中,少数可见于动物消化道中。
第三群
是以质子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细菌。还不能单独培养,必须与利用氢的产甲烷细菌或硫酸盐还原菌共同培养。1967年,M.P.布赖恩特发现这类细菌,1980年和1981年发表两个新属、新种:共养杆菌属、沃氏共养杆菌和共养单胞菌属、沃氏共养单胞菌。前者只降解丙酸,后者即可降解C4~C8的多种脂肪酸,又可降解丙酸。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中英
中法
中韩
中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模块上移
模块下移
不移动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模块上移
模块下移
不移动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修改单词
单词
从单词本中删除
音标
解释
更多(可不填)
分类
打开单词本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