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类已知的非同源AFP
鱼类AFP
Figure 1. The three faces of Type I AFP
抗冻糖蛋白或AFGP是在南极鱼科和北部的鳕鱼体内发现的。它们的分子量2.6-3.3 kD
I型AFP是在美洲拟鲽(winter flounder)、长角杜父鱼(longhorn sculpin)和短角杜父鱼(shorthorn sculpin)中发现的。这一类AFP有很完备的文献资料,因为它们的三维结构是最先被测定出的。I类AFP由单条、长的、两性的阿勒发螺旋构成。分子量约为3.3-4.5 kD。三维结构有三面,即疏水面、亲水面和Thr-Asx面 I-hyp型AFP (这里hyp代表高活性(hyperactive)是在几种三斑沙鲽(righteye flounders)中发现的。该类AFP的分子量约为32kD(两个17kD 组成的二聚体分子)。该蛋白已经从美洲拟鲽的血浆中分离出来。它比大多数鱼的AFP对降低冷冻温度的作用效果好得多。
II型AFP是在大牛尾鱼(sea raven)、胡瓜鱼(smelt fish)和鲱(herring)中发现的。它们是富含半胱氨酸的球蛋白。其中含五个二硫键。
III型AFP是在南极鲇鱼类(Antarctic eelpout)中发现的。在整个冰结合表面它们表现了与I型AFP相似的疏水性。它们的分子量接近6kD
IV型AFP是在长角杜父鱼(longhorn sculpin)中发现的。它们是富含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阿勒发螺旋蛋白。. 这种蛋白的分子量接近12KDa并且含有一个4螺旋的束。其唯一的翻译后修饰是一个焦谷氨酸残基、一个环化的谷氨酸残基处于N-末端。在加拿大的圭尔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uelph)目前正在考查这种焦谷氨酸残基在来自于长角杜父鱼的IV型AFP的抗冻活性。
植物AFP
当植物中的不冻蛋白质被发现后,AFP的分类就更复杂了。. 植物的AFP在下列方面与其他的AFP相当不同:
-
与其他的AFP相比较,植物的AFP的热滞后活性要弱得多。
-
植物AFP的生理功能似乎是抑制冰的重结晶而不是防止冰的形成。
-
大多数植物AFP是进化了的致病性相关蛋白,有时保持着抗真菌的性质。
'也参见脱水蛋白
昆虫AFP
有两种类型的昆虫不冻蛋白质,“拟步行虫属”(Tenebrio)和“树的”(Dendroides)AFP它们处于不同的昆虫科。它们彼此相似,都是超活性的(比如,具有高的热滞后值)而且,是由不同数量的分子量大约为8.3 到12.5 kD的12或13聚体构成。通过蛋白分子链的全长,至少,每第六个残基是一个半胱氨酸。
“拟步行虫属”(Tenebrio)或V型AFP来源于甲壳虫,而“树的”(Dendroides)或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fumiferana )AFP来源于一些种鳞翅目昆虫。
海冰微生物物种的AFP
人们在生活在海冰里的微生物体内也发现有AFP。圆柱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cylindrus)和脆杆硅藻'(F. curta)这两种硅藻在极地海冰中的硅藻群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宰著小板冰层和浮冰群内的聚集过程。AFP广泛散布在这些物种中,并且,AFP基因的存在作为多基因家族显示著这一组AFP对于脆杆藻属(the genus
Fragilariopsis)的重要性。在圆柱拟脆杆藻(F. cylindrus)中鉴定出的AFP属于在不同的分类单元中代表的AFP家族,并且,也可以在其他与海冰相关的生物物种中发现,如:南极嗜冷菌(Colwellia spp)、冰川舟形藻(Navicula glaciei)、硅藻Chaetoceros neogracile、浮游动物Stephos longipes和南极白冬孢酵母(Leucosporidium antarcticum))和南极内陆冰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以及,在耐寒真菌雪腐黒色小粒菌核病菌(Typhula ishikariensis)、, 冷季型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金针菇类([Flammulina populicola]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