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在与病人诊疗过程中产生良性影响,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心身健康的治疗方法。语言是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工具。在患者不同的病情阶段,主要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疾病的本质和特点,教以战胜疾病的方法,激励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促进患者自身心理病理的转化,减轻、缓解、消除症状,并帮助他们认清疾病的运动规律,改造个性缺陷,提高主动应付心理应激反映的能力,巩固疗效。
所谓疏导,即“疏通”和“引导”。“疏通”是指医患之间通过信息收集与信息反馈,有序地把病人心理阻塞症结、心灵深处的隐情等充分表达出来。实现从不原合作到愿意合作,从消极情绪到积极情绪,从逃避现实到面对现实的心理转化过程。“引导”是指在系统了解的基础上,抓住主线,循循善诱,提高病人的认识,把各种不正确的认识及病理心理引向科学、正确、健康的轨道,也就是病理心理到生理心理的转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