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
(1)
形声。从糸(mì),攻(gǒng)持米,彑(jì)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鼎彝俅,迎神圭璧收。”
(2)大型盛酒器,并作为礼器以其显赫的地位和精美的造型著称,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器。~鼎。~尊。为酒器中所谓的“
庙堂之器”。与鼎合称“
鼎彝”,泛指
青铜礼器。
方彝是宋人以这类器形体作方形而确定的
称谓,至今沿用。有个别为长体有肩式,似二
方彝合并,称之为偶方彝。此酒器流行于商周之际,形制多是高四方体,四面坡屋顶形的盖,有钮。多直腹,也有鼓腹。
又如:
彝俎(泛指礼器);
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
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
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彝”既为大共名,又为盛郁鬯以祼祭之器的总称,亦可曰小共名;为宗庙之
常器,属礼器之地位较高者;基本形制是:有流,有鋬,或有可把握之提梁,四足或圈足,并常以“画布
巾幂之”(《
周礼·天官·幂人》);《周礼·春官·司尊彝》等所谓“
六彝”分别是:1、
鸡彝,即今所谓盉(封顶);2、鸟彝,即今所谓爵,由鸡彝分化而来,乃
祼器而非饮器;3、
斝彝,即今所谓斝。盛鬯或温鬯之用;4、
黄彝,即今所谓觥或觵,俗曰“黄目”;5、
虎彝,今所谓觥中作虎首而四足者;6、蜼彝,即今所谓鐎类器。彝类之排序亦大致是由小而大,小而尊,大而卑。
(3)常规 [cardinal principle]
民之
秉彝,好是
懿德。――《诗·大雅》。常理,法理:~训(指长辈对后辈的日常训诲)。~伦。~常。~章。
形容词
(1)常 [ordinary]。
(2)不变的,固定的 [permanent]。
(3)经常 [day-go-day]
(4)又如:
彝化(经常的教化);
彝则(经常的制度,准则);
彝酒(谓经常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