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生文化是由发现弥生式陶器的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而得名弥生时代--中国的日本(秦汉对日本的移民及经济文化往来)。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亘古以来,文化联系就非常密切。
所谓弥生文化,是指日本绳纹文化之后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最先是在日本东京弥生町发现出土而定名。它起自公元前二百多年,至公元后三百多年之间,恰好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在弥生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剑、铜鉾、铜铎等。铜铎以中央日本为多,铜剑、铜鉾则大多在九州。日本学界认为,加工这些器物的原料和技术来自中国。日本学者八木奘三郎说,中国山东省有类似铜剑、铜鉾的器物出现;梅原末治等学者说,“铜鉾之见于日本,无疑意味着中国秦汉人的东渡”。此外,在弥生町遗址中,还出土了中国古钺、古镜和秦式匕首和汉字等。日本人很喜欢葫芦,这都与中国入海的方士有关。
日本学者村新太郎著文,盛赞中国稻米传入日本的重大意义。他说:“稻米拯救了日本列岛饥饿的人们。无论如何稻米要比其他一切都值得感谢。米与牲畜、贝类不同,可以长久贮藏。不久,村落形成了国家。”稻米的传入,结束了日本的渔猎生活,开始了农耕。那么,日本始终把徐福奉为“农神”和“医神”当在情理之中。
近年,据统计,在日本的徐福遗迹不下五十多处。清代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写有“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沄别有天。镜玺永传笠缝殿,倘疑世系出神仙”一诗,并注有“日本传国重器三:曰剑、曰镜、曰玺,皆秦制也。”
日本新宫有徐福墓,还有1071字的墓碑。新宫市内更有制作和销售“徐福天台乌药”、“徐福寿司”、“徐福酒”等商品的。在速玉神社内,陈列着徐福所用过的鞍、蹬等物。新宫蓬莱山内还有“徐福神龛”,被称为“徐福之宫”。每年都有“御船祭”、“灯祭”等,都是祭祀徐福的活动。传说日本还有500年一度的“徐福大祭”。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徐福对中日文化的交流可谓贡献重大。当然,他的东航还有许多未解之迷。比如“方丈”、“瀛洲”果为今之“济州岛”和“琉球岛”吗?徐福在此二处有何作为?等等。为此,海内外已成立了徐福研究会,更有倡立“徐福学”者。以便对徐福航海、天文、地理、医药、宗教、冶炼、民族、人种、语言、哲学、民情、民俗等领域进入深入的研究与考证。
徐福东渡给日本所带去的一切文明,都是在中国造船技术和高超的航海技术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李二和《日本文化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