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血红蛋白病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前世界上根据化学结构分析发现的异常血红蛋白病达500多种,已发现的异常血红蛋白病有80多种,其中部分无临床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有四种:1)镰状细胞综合征(血红蛋白S病);2)不稳定血红蛋白;3)氧亲和力增高血红蛋白;4)血红蛋白M(家族性紫绀症)。
异常血红蛋白病的这四种类型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但其诊断均需依靠血红蛋白化学结构的分析。常用有血红蛋白电泳、热变性试验、异丙醇试验、氧解离曲线检查、加入0.1%乙酰苯肼37℃温育2-4小时诱发变性珠蛋白小体形成等。
血红蛋白变构效应

血红蛋白变构效应

  异常血红蛋白病是由于遗传缺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珠蛋白的基因突变肽链结构异常或合成障碍造致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异常的血红蛋白部分或完全替代了正常的血红蛋白。

疾病概述

异常血红蛋白病是由于遗传缺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或合成障碍,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异常的血红蛋白,部分或完全替代了正常的血红蛋白,这样一组疾病称之为异常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变异百分之九十以上表现为单个氨基酸替代,其余少见异常包括双氨基酸替代、缺失、插人、链延伸及链融合。肽链结构改变可导致血红蛋白功能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或异常。结构异常可发生于任一种珠蛋白链,但以β珠蛋白链受累为常见,异常血红蛋白病的蛋白表型均以其基因变异为基础。
血红蛋白四级结构

血红蛋白四级结构

  1.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表现性状的,研究异常血红蛋白病是通过那些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控制性状的
2.开发新型药物,药物是一种酶,在体内合成蛋白质对抗异常血红蛋白中的蛋白质.药物起作用的时候形成新型蛋白质对这种病毒有一定免疫力

临床症状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四种:
1.镰状细胞综合征(血红蛋白S病)
患者除出生后3~4个月即有黄疸、贫血及肝脾肿大外,发育较差。由镰状细胞阻塞微循环而引起的脏器功能障碍可表现为腹痛、气急、肾区痛和血尿。患者常因再障危象、贫血加重,并发感染而死亡。HbS杂合子患者,由于红细胞内HbS浓度较低,除在缺氧情况下一般不发生镰变,也不发生贫血。临床无症状或仅偶有血尿、脾梗塞等表现。HbC多见于非洲黑人,但中国尚无报道。纯合子中血红蛋白也可形成结晶,患者可无症状或有轻度溶血性贫血。脾可肿大,血片中靶形红细胞增多,杂合子者无贫血。
2.不稳定血红蛋白
该症患者贫血轻重不一,也可无贫血及其他临床症状。
血红蛋白检测

血红蛋白检测

   3.氧亲和力增高血红蛋白
重者可引起组织缺氧和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和血小板均不增多,家族中有同样疾病患者。
4.血红蛋白M(家族性紫绀症)
患者常无症状,临床有发绀,但高铁血红蛋白一般不超过百分子三十。溶血多不明显,红细胞内也不形成因海因小体。
5,红细胞增多会引起缺氧,应该查看患者呼吸情况

疾病病理

大多数异常血红蛋白是一种珠蛋白链中仅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代,少数可发生氨基酸缺失、链延伸、链融合或2—3个氨基酸替代。全世界范围内经结构分析,异常血红蛋白迄今已达500多种,但多数异常血红蛋白不伴生理功能改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一亿人携带血红蛋白病基因。我过血红蛋白协作组调查,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发生率为0.29%。中国各地和海外华侨中发现异常血红蛋白已有7余种,分布于几十个民族中。但仅1/5异常血红蛋白有生理功能改变,并产生症状。
血红蛋白检测仪器

血红蛋白检测仪器

  一、多聚血红蛋白患者除出生后3—4个月即有黄疸、贫血及肝脾肿大外,发育较差。由镰状细胞阻塞微循环而引起的脏器功能障碍可表现为腹痛、气急、肾区痛和血尿。患者常因再障危象、贫血加重,并发感染而死亡。HbS杂合子(镰状细胞特征)患者,由于红细胞内HbS浓度较低,除在缺氧情况下一般不发生镰变,也不发生贫血。临床无症状或仅偶有血尿、脾梗塞等表现。HbC多见于非洲黑人,中国尚无报道。纯合子中血红蛋白也可形成结晶。患者可无症状或有轻度溶血性贫血。脾可肿大。血片中靶形红细胞增多。杂合子者无贫血。
二、不稳定血红蛋白本症患者贫血轻重不一,也可无贫血及其他临床症状。
三、血红蛋白M患者常无症状,临床有发绀,但高铁血红蛋白一般不超过30%。溶血多不明显,红细胞内也不形成因海因小体。
四、氧亲和力异常的血红蛋白重者可引起组织缺氧和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血小板均不增多,家族中有同样疾病患者。

疾病诊断

1.病史及症状
⑴ 病史提问:注意:①父母及家族中有无同样病人。②发病的年龄。③生长发育状况。
⑵ 临床症状:一般贫血症状、纳差、发育迟缓、可有腹泻及易感染表现。
血红蛋白病预防

血红蛋白病预防

   2.体检发现
除贫血外貌外,可有轻度黄疸,颧骨隆起、鼻梁塌陷及眼距增宽,心律不齐、心浊音界扩大,肝脏、脾脏肿大。
3.辅助检查(1)血象:血红蛋白多60g/L,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形态不一,靶形红细胞多大于百分之10,可见红细胞碎片。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内有包涵体。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或减少。
(2)骨髓象:增生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明显。细胞外铁及铁粒幼细胞增多。
(3)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F大于百分子三十(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血红蛋白Bart大于百分子八十(血红蛋白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电泳出现血红蛋白H区带(血红蛋白H病)。
(4)有条件做α、β珠蛋白肽链合成比率和基因分析。
4.鉴别诊断
应于缺铁性贫血及其它血红蛋白病鉴别。

治疗措施

异常血红蛋白病的治疗,目前无根治的疗法,部分病人不需治疗预后良好,可不影响生存。部分病人需给予支持性保守疗法,如预防和积极积极治疗感染,补充造血因子,避免生于低氧及缺氧环境、避免服用氧化剂类药物、必要时可输血。
1.输血
血红蛋白低于80g/l时应定期输血,保持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采用高输血量治疗时血红蛋白应维持在100g/l以上。
2.脾切除
对伴有脾功能亢进、巨脾引起压迫症状及输血需求量增加者,应行脾切除。4岁后脾切除感染并发症可明显减少。
3.螯合治疗
去铁敏:1.5~2.0g/d,皮下注射,或3~4g/d,静脉滴注,持续18~20h。维生素c150~300mg/d,口服。
4.骨髓移植
有条件者应行骨髓移植。

治疗原则

异常血红蛋白病的治疗目前无根治的疗法。部分病人不需治疗预后良好,可不影响生存。部分病人需给予支持性保守疗法,如预防和积极积极治疗感染、补充造血因子、避免生于低氧及缺氧环境、避免服用氧化剂类药物、必要时可输血。
1.输血:血红蛋白低于80g/L时应定期输血,保持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采用高输血量治疗时血红蛋白应维持在100g/L以上。
2.脾切除:对伴有脾功能亢进、巨脾引起压迫症状及输血需求量增加者、应行脾切除。4岁后脾切除感染并发症可明显减少。
3.螯合治疗:去铁敏,每日1.5~2.0g,皮下注射,或每日3~4g,静脉滴注,持续18~20小时。维生素C每日150~300mg,口服。
4.骨髓移植:有条件者应行骨髓移植。

预防保健

异常血红蛋白不下数百种,在人群中每千人中都会发现几例,其中多数并无任何病状,有些类型病情也较轻微,仅有极少一些类型病情严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大多数异常血红蛋白症患者,应该尽量减少其心理负担,鼓励患者正确对待人生,但对有严重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劝告避免生育,如病人坚持要求生育应推荐到专门实验室进一步检查,鉴定变异类型,进行产前诊断,以确保真正做到优生。
1.避免服用氧化性药物;
2.伤口如与面神经腔窦相通,应在清创及缝合时,尽早关闭这些伤口,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3.研究基因中单链的A和G的排序与正常基因链A和G的排序是否相同,研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是如何产生着种性状的,研究基因中另一条链T和C的排列状况
4.研究氨基酸缩合情况
5.研究mRNA进入细胞刻与DNA单链的复制情况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