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汉县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县名来源

安汉故城效果图

安汉故城效果图

安汉者,安定汉室之谓也。《新修南充县志》[民国18年(1929)修]对县名来历有两种说法:
其一,《舆地志·沿革》(卷一)记载:安汉置于何年,史无明文。任瀚南充志序谓,汉世高纪信之勋,以劳名国,置安汉县也。愚案(同按)范目、纪信皆县境人,并能招集人立功立事,范目名最高,高祖为之徙封三侯。纪信虽死王事,未著族恤,故汉重(范)目而轻(纪)信,其置安汉县盖志目功,志蜜人之功,非必志信之功烈也。
其二,《掌故志·要录》(卷六)记载:《汉书》;高祖三年,项羽攻荥阳急。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羽烧杀信。后高祖嘉其功,于信桑梓置安汉县。
经查《史记》、《前汉书》、《华阳国志》、《顺庆府志》、《保宁府志》、《南充县志》、《新修南充县志》、《阆中县志》、《南充县(市)地方志略》、《四川地图集》等史籍和资料中有关纪信及范目的记载(详见附录),我们认为,汉高祖刘邦置安汉县,是志纪信舍身解荥阳之危,"诳楚存汉"之功。主要理由有三:
一、荥阳之急,乃汉高祖生死关头。若荥阳之危不解,刘邦不免于死,其建立西汉王朝则为不能。纪信舍身解救刘邦,其忠烈之举,干系汉室江山之全局,堪称"安汉"之功。对此事实,《史记》、《前汉书》均有记述。
二、纪信的家乡在今西充县,未建置安汉县前属阆中县境。安汉县建置后为安汉县地。范目的家乡在今阆中县。于纪信的家乡地置安汉县以志其功,情理较宜。
三、纪信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舍死救刘邦,其忠烈之举为世人所称道,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宋朝加封其为"忠佑安汉公",名其家乡安汉县为"忠义之邦"。可以说,纪信"诳楚存汉",解荥阳之急,安定了汉室,已为世人所公认。

关于纪信及范目

纪信
《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围困在荥阳)汉军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干余人,被甲,楚困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
《前汉书·帝纪》:(高祖三年)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陈平反间既行,羽果疑亚父,亚父大怒而去发病死。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困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幄左纛(注:音独。古代军队中的大旗)曰:食尽,汉降楚。楚皆呼万岁d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也,去矣。羽烧杀信。
《前汉书·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囊平侯纪通,父城,以将军从击破秦,入汉定三秦,功比平定侯,战好畴,死事,子侯。(按;汉高祖十二年时,共封侯一百四十三人。其中因定三秦有功而封侯的二十七人。无范目。)
《顺庆府志·人物志》(清康熙二十五年刻、袁定远四十六年增补,嘉庆十二年补刻本);纪信 安汉人,为汉将军。项羽围汉王荥阳,急,王患之。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信乃乘王车,黄幄左纛曰:食尽矣,汉王请降。楚闻,咸呼万岁。汉王以数十骑出西门遁去。羽于是杀信。宋加封忠佑安汉公(注:1959年编 《南充县(市)地方志略》误为刘邦封纪信为"忠义安汉公")。
纪通 信之子。高后八年,太尉周勃讨诸吕。通时掌符纳北军,竟以安刘。
《顺庆府志·古迹》:忠义之邦,在金泉山。宋太守杨济,感纪信诳楚存汉,于石壁刻"忠义之邦",以志果风。
纪信宅,治东三十里高阳里,扶龙村。
《顺庆府志·艺文·赞》:《西充纪将军庙碑》(宋,邵博{郡守))果州西充县,有汉将军纪信庙。世传将军邑人也。今县之扶龙村,纪姓尚多,而史无传,家世不可考矣。汉高皇帝之兴有天命哉。方困于荥阳,其势甚危,一时谋臣多亡去者,独将军死焉。呜呼,古固有死,贵其成天下事也。自将军之死,明年诸侯会垓下,又明年项羽灭。高祖有天下,其功远矣。方裂膏腴之地,以王诸公,而褒崇之册无闻,焉故?同时死事者,将军与御史大夫周岢、枞公,史皆无传,将军与苛仅见姓名,而枞公不知为何人,可胜叹哉!……高祖以周苛之功,复拜其弟昌为御史大夫,后封汾阳侯。其子成,封景侯。景帝时,苛之孙皆为列侯。苛,沛人也。岂将军之世绝乎。抑以其远处巴蜀而不见也。盖从高祖之士,自秦入蜀者复其世,自蜀入秦者不入焉。故予考高祖功臣多丰沛故人,而从起汉中者赵衍一人而已。
《顺庆府志·艺文》;《过纪将军祠》;(明·张海<郡守))秦人失鹿世争强,楚汉相峙几战场。高祖百年成汉业,将军一死解荥阳。功同樊哙瞧雄羽,计鄙荆轲刺秦皇。不独于今名不泯,昭昭功烈海天长。
《纪将军神宇》(西充)荥阳一火自甘焚,忠烈千里赖久存。却叹楚人偏易诳,坐观黄幄出东门。
《南充县志·艺文志·序》(清嘉庆十八年刻、咸丰七年洪璋增刻本):《南充县志序》 (任瀚);充之先,有纪信者,从汉高帝起兵,为部曲长,死事荥阳,忠烈闻天下。信死,汉世高其勋,以劳名国,置安汉县,使后来知响慕。
《新修南充县志·舆地志·名胜》(民国18年修)忠义之邦崖记:汉将军纪信,果产也。论者谓汉四百年之天下,由于张良、萧何、韩信三杰之协谋戮力,而成于纪信之死。当荥阳之围迫矣,使非纪信代之以死,汉高其不免,炎刘又何以建四百年之天下哉。斯言信不诬矣。口年,果城杨济有感纪信代死事,因名其邦,刊诸朝阳山石崖,以永其传。是邦以一人得名忠烈,励后人之意深矣。
《南充县(市)地方志略》(1959年编);《纪信小传》纪信,秦末南充县人。楚汉相争的时候,他为汉将军。汉王刘邦困守荥阳(今成皋县内),外无援军,内无食草。汉王焦急得无计可施,这时纪信说;"臣请扮假君开城迎降,这时大王就领兵偷空从另一门逃走,再图恢复……"。于是,纪信乘汉王车,穿汉王服,大开东门,直往楚营。并令人高呼:"我们食草已尽,又无救兵,汉王刘邦特来投降"。这时,楚军都来看汉王,真正的汉王刘邦便悄悄地带了几十个骑兵从西门逃走。一会儿,项羽接见刘邦,才发觉是假汉王,真纪信。项羽大怒,把纪信杀了。后来,刘邦作了皇帝,怀念纪信勇敢机智,身死报国,封他为"忠义安汉公"。
《四川省地图集》(四川省测绘局1981年出版):西充县。名胜古迹,纪信故里。纪信,系秦时西充扶龙村人(即今红岩公社四大队)。楚汉相争时,刘邦被围荥阳。时纪信在刘邦属下为将军,在危急中,挺身而出,冒充汉王到项羽营中诈降,使刘邦得以乘间出走,纪信也因此被害。后人为了崇祀纪信,在化风山脚建有纪将军庙,旧名"将军神宇",亦名"扶龙楼"。在西山垭立有"纪将军故里"名碑。
范目
《华阳国志》(卷十):汉高帝灭秦为汉王,王巴蜀。阆中人范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说帝为募发黄民,要与共定秦。秦地既定,封目为长安建章乡侯。帝将讨关东,民皆思归。帝嘉其功而难伤其意,遂听还巴。谓目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耳"。徙封阆中慈乡侯。目固辞,乃封渡沔县侯。故世谓三秦亡,范三侯也。县复陈民罗、朴、咎、鄂、度、夕、龚七姓不供租赋。
《保宁府志·舆地·古迹》(清道光元年刻,二十三年补刻本):汉高帝庙,在县南十余里西偃山下。高帝还,定三秦,阆中范目率七姓为先锋,后封阆中侯。目等立帝庙。
范目宅,在县南十余里,汉高帝庙侧。
《保宁府志·人物》:范目。阆中人。有恩信方略,知高帝必定天下。说帝募发蛮人先定秦,率七姓为前锋。秦地既定,封目为长安建章乡侯。帝将讨关东,民皆思归,帝嘉其功,遂听还巴。谓目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耳。徙封阆中慈乡侯,目因辞,乃封渡沔县侯。故世谓三秦亡,范三侯也。
《阆中县志·人士志·人物》(民国十五年修);范目阆中人。汉高帝灭秦为汉王,王巴蜀。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说帝为募发蜜民,要与共定秦。秦地既定,封目为长安建章乡侯。帝将讨关东,蛮民皆思归,帝嘉其功而难伤其意,遂听还巴。谓目曰:富贵不归故里,如衣乡夜行耳。徙封阆中慈乡侯,目回辞,乃封渡沔县侯。故世谓亡秦范三侯也(《风俗通》:慈凫乡侯范目所募黄人,卢、朴、沓、鄂、度、夕、龚七姓不供租赋。《益都耆旧传》及汉书所载七姓间有歧异,大抵皆笔误也。又《华阳国志》慈乡侯无凫字,渡沔县多县字。)
《阆中县志·古迹志》:汉高帝庙,土人称汉王庙。在县南七里坝,古彭池之南。庙久废,今屋宇一区,仅存庙名而已(帝还,定三秦,范目率七姓为先锋,后封目阆中侯,目等为帝立庙)。
范目宅 在县南汉高帝庙侧。旧址无可考。
《阆中县志·杂类·余闻》:《风俗通》云;阆中人范目说高祖募取寅人定三秦,封目慈凫乡侯,目所募黉人卢、朴、沓、鄂、度、夕、龚七姓不供租赋。《益部耆旧传》云,七姓者,罗、十、督、鄂、度、夕、龚也。二说不同。并记之(希姓录)。

建置沿革

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县治在今南充市舞凤乡清泉坝五里店 ,属巴郡。公元8年,王莽改县名安新。公元25年,东汉刘秀复安汉县。献帝兴平元年(194年),为巴郡治所。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刘璋乃改巴郡为巴西郡,安汉成属县。刘宋文帝元嘉八年(451年),巴西郡因僚人所据,安汉侨置在今绵阳市附近,属巴西侨郡。南梁时,安汉县迁至南充市搬罾乡石笱坝,为南宕渠郡治所。隋开皇三年(583)属隆州。开皇十八年(598),因原有南充国县旧名,安汉县又地处南充国县之南,故改安汉县为南充县。县治迁至今南充市舞凤乡清泉坝五里店。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