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D-(-)-奎尼酸; 右旋奎尼酸; D-(−)-Quinic acid
CAS: 77-95-2
分 子 式:C7H12O6
分 子 量:192.17熔 点:166-168℃沸 点:438.4 °C at 760 mmHg折 射 率:-43.5 ° (C=10, H2O)闪 光 点:233.1 °C
植物提取法
奎尼酸存在于许多植物中,最初人们主要是把金鸡纳树皮、越桔果汁与熟石灰作用提取得到的。但这种方法得到的奎尼酸量比较少,而且所耗费的原料大大超过了所生成奎尼酸的利用价值。塔拉单宁(tara tannin)是塔拉豆荚中的主要成分,属水解类没食子单宁,其化学结构为多没食子酰基奎尼酸,水解后可产生没食子酸和奎尼酸。在没食子酸的工业生产中,主要是对塔拉豆荚中富含的塔拉单宁进行水解,获得没食子酸或进而深加工成一系列衍生物产品。在此深加工过程中,相当于单宁质量15%-18%的另一水解产物奎尼酸留存于水解母液中,通过浓缩、溶剂萃取、活性炭吸附、树脂交换等方法处理废液,分离去除各种杂质,经过精制提纯后,即可获得附加产品奎尼酸。但是该方法得到的奎尼酸纯度不高,成本仍比较昂贵,还未具备实用价值.
化学合成法
这是利用有机合成和化学工程相结合的制备方法。1954 年,有人首次报道了奎尼酸的化学合成法,该法较直接提取要经济,但是其产物为DL型外消旋体,必须经过光学拆分才能得到能够被利用的奎尼酸。后来,Smissman= 和Wolinsky加以完善,用不对称合成法获得了具有光学活性的奎尼酸,但工艺过程极其复杂,合成反应中还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