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知母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土知母
【拼音名称】tu zhi mu
【别 名】扁竹根、鸭儿参、铁扁担
【来 源】为植物鸢尾科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的根状茎。
【采 集】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生用,亦用鲜品。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状茎粗短,斜升,密被氏线形棕色鳞片。叶近生;叶柄高7~15厘米,褐黑色,有光泽,被糠秕状鳞片;1次羽状复叶,长15~30厘米,宽3~4厘米;顶端羽片最大,两侧羽片7~14对,互生,羽片卵圆形至卵圆状矩圆形,全缘,先端钝,中部羽片长2~2.5厘米,宽7~12毫米;下部羽片剖、柄,上部的无柄;叶厚纸质,两面密被细长锈毛,尤以下面为多;叶脉扇状。孢子囊群沿侧脉着生,隐没于锈毛内:囊群盖缺如。

生境分布

产于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归经】 苦,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辛辣,有小毒。"
②《贵州草药》:"性凉,味苦微涩。"
③《上海常用中草药》:"苦,寒。"

药物功效

【功用主治】
消食,杀虫,清热,通便。治食积腹胀,蛔虫腹痛,牙痛,喉蛾,大便不通。
①《分类草药性》:"治食积,消饱胀,噙蛾子,并治跌打损伤。"
②《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固脱,杀虫。"
③《上海常用中草药》;"鲜根泻下通便。"
【选方】
①治小儿食积饱胀:扁竹根、鱼鳅串根、五谷根、隔山撬、卷子根、石气柑、鸡屎藤、绛耳木根、车前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食积、气积及血积:扁竹根、臭草根、打碗子根、绛耳木子、刘寄奴。研粉和酒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蛔虫积痛:扁竹根、川谷根各五钱,水案板(全草)、苦楝皮各三钱。煨水服。
④治臌胀:扁竹根一两,煨水服;或用鲜根一钱,切细,米汤吞服。
⑤治牙痛(火痛):扁竹根五钱。煮绿壳鸭蛋吃。(③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⑥治便秘:铁扁担鲜根三至四钱。洗净,打碎或切碎,吞服。一般约一小时左右即泻,或略有腹痛。不可多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年久疟疾:扁竹根三至五钱。煨水冲少量酒服。(《贵州草药》)
⑧治子宫脱垂:扁竹根二两。捣绒炒热,包患处。(《贵州草药》)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