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帕文化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遗址

摩亨佐达罗和哈
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

拉帕是该文明的两座典型城址,都已具备较大规模。摩亨佐达罗城址位于巴基斯坦信德邦拉尔卡纳,哈拉帕城址位于印度旁遮普邦拉维河左岸。两城面积均约2.5平方千米,人口估计各为3~4万,可能是两个独立国家的都城或城邦联盟中心。摩亨佐达罗城市规划整齐,西部为统治者居住的卫城,东部为下城居民区。卫城有城墙和濠沟环绕,北半部中央建大浴池,并有良好的供水排水系统。浴池可能是祭祀前沐浴的宗教礼仪建筑。池西有规模宏大的谷仓,池东池北可能为最高统治者的宅第。卫城南部有会堂和寺庙建筑群。下城内街道整齐,房屋用烧砖砌成。哈拉帕城址也由西部的卫城和东部的下城组成,卫城北面有6座谷仓和若干冶炼炉,还有可容数百雇工的住房,卫城南部为墓地。

城市建筑

该文化的城市已有较大规模。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卡纳县的摩亨佐达罗城址和旁遮普省拉维河左岸的哈拉帕城址,面积均约2.5平方公里,人口估计各为3~4万,可能是两个独立国家的都城或城邦联盟的中心。其次有印度拉贾斯坦北部的卡里班甘城址和坎贝湾西侧的罗塔尔城址等。建筑材料多为烧砖和土坯,近山区则用石料。城市布局一般分为西面的卫城和东面的下城两部分。卫城是统治者的住地,长方形,四周有城墙和壕沟,城墙上建若干望楼。主城门多在西南角。城内的建筑一般有夯土或土坯台基。在摩亨佐达罗,卫城北半部中央建一大浴池,面积12米×7米、深约2米,可能是某种宗教礼仪建筑。池东和池北可能建有该地区最高统治者的宅第,池西有大谷仓。卫城南部当有会堂和寺庙等建筑。在哈拉帕,最重要的发现是卫城北面的6座谷仓遗迹和若干冶金炉,还有两排劳动者的宿舍,估计可容数百雇工和奴隶。罗塔尔是一港口,无卫城、下城之分。城墙内有住房、作坊和谷仓遗址。在城区东面,发现一个砖砌大水池,面积约219米×37米,深约4.5米,据信系船坞。下城是居民区,街道纵横交错。住宅通常为多间建筑,间或还有二层楼。有些房屋很大,包括几套院落,有些则是简陋的单间茅舍,阶级分化十分明显。除住宅外,下城还有专门的工商业区,建有店铺和制陶、染布、制珠、金属和贝壳加工等作坊。街道下设有完善的排水道,与富人住宅的排水沟相通。

社会经济

哈拉
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

帕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作物有小麦、大麦、椰枣、甜瓜、胡麻、豆类、棉花等。农具发现有燧石犁头、青铜、石磨盘和磨棒等。家畜有牛、羊、猪、狗、猫、驴、骆驼等。居民也从事渔猎和各种手工业。金属加工以红铜和青铜为主要原料,采用锻、錾、焊和失蜡法铸造等技术,制造斧、锛、、镰、凿、、鱼钩、刀、、镞、剑、锤、剃刀、容器、人像和动物雕像等。也有铅制的小瓶和垂球、银容器及金饰物等。陶器多为轮制。胎呈红色或黑色,多为素面陶,烧制颇精。大量陶器施红衣黑彩,母题为圆圈纹、鱼鳞纹等几何纹及图案化植物纹、鸟兽虫鱼等象生纹。器形有杯、碟、碗、瓶、扁壶、带流壶等,而以高圈足的盘和通体带孔的圆筒深腹器最富特征。另有一种彩釉陶制品,主要为串珠、护身符、印章和小容器。出土的纺轮和棉织品残块表明已经有了棉纺织业。印章和陶器上的船只图形表明有造船业。此外,还有制作串珠、镶嵌、梳子、手镯的贝壳和象牙加工业,有生产石叶工具、雪花石膏容器、皂石凹刻印章、宝石珠及其他饰物的石料加工业,其中尤以蚀刻的肉红玉髓珠制作最为精巧。物质文化的一致性,以及有些石器制作场的浩大规模及其所产石叶的广泛分布,说明该文化内部的各城市各地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陆路、水路的交通工具有牛、骆驼、驴、车、船,发现有陶车、陶船和铜车等模型。对外贸易不仅对本大陆的其他地区,而且通过陆路和海路沟通中亚、伊朗、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印度河地区和两河流域发运货物的印章和封泥互见于两地,可与西亚发现的外贸文书相印证。

艺术

出土的石雕数量不多,雕工较粗,造型呆板,有人像和羊身象鼻之类的合体兽卧像,最著名的是摩亨佐达罗出土的一件男子胸像。青铜雕像所见也少,但制工颇精,有舞女、车子和动物形象。发掘中屡见陶塑,多系女像,常作立态,一般认为主要是神像。也有陶兽、陶车等。还有用皂石以及象牙、红铜、陶土制作的印章,主要为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前者凹刻独角兽、象、牛、虎等动物和铭文,后者只有铭文。推测印章除用于贸易外,一部分还具有宗教性质。有一种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铜片,制工颇精,铸后锻平,也刻有铭文和动物或人像,有人认为这是红铜书板。首饰有金制的圆形和长方形饰牌、臂环、耳坠,还有金、银、宝石、彩釉陶,贝壳等制成的珠子,串成项链和腰带。

文字

迄今发现有文字的遗物达2000件以上,除印章和铜板外,有些陶器和金属器上也有铭文。所用符号约500个,其中许多是两个以上的符号合成的字符。铭文多系单行,自右而左,文句不超过20个符号。对这种文字,学者们正在解读。铭文所用语言一说属达罗毗荼语,类似古泰米尔语;一说属印欧语系,是吠陀雅利安语的一种较早形式。
度量衡
该文化有标准的度量衡制。分析出土的燧石砝码表明,低数用二进制,高数用十进制。发现两种尺,分别合37.6和51.8~53.6厘米。

宗教葬俗

从寺庙、礼仪沐浴池、雕像、印章和护身符等遗物推断,该文化有其自身的宗教体系,崇拜男神、女神(有人认为这是湿婆神夫妇的原型)以及牛神、虎神、蛇神和树木神等。卡里班甘城房址中的火塘及其中央的土坯砌圆柱体,表明这里还崇拜火神。死者葬于城外墓地,为土坑墓或砖室墓,仰身直肢,头多向北,身上有装饰品,以陶器随葬。还有曝尸后收拣遗骨的埋葬和埋在住房内外的骨灰瓮。在罗塔尔城址发现有男女合葬。

后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末期,摩亨佐达罗等地遭到破坏。居民向东面和南面迁移。因此,哈拉帕文化在印度的古吉拉特邦、旁遮普邦、哈利安纳邦和北方邦西部的某些地区残存到前1000年,学者们称之为后哈拉帕文化。而在巴基斯坦信德地区的昌胡达罗、丘卡尔和阿姆里等地,则出现了新的类型的文化,即丘卡尔文化,其陶器轮制并加拍打,胎色浅黄,施红色或奶油色陶衣和几何纹。金属器有红铜斧、别针、青铜小罐等。不见哈拉帕的印章和文字,出现石制或彩釉陶制的圆形或方形印章

存在问题

对这一文化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二说,其一认为该文化起源于西亚,特别是伊朗,经俾路支和阿富□抵达印度河平原。其二认为主要从前哈拉帕文化(见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发展而来,在发展中存在西亚影响。目前以后说较为流行。至于该文化的创造者,一般认为是达罗毗荼人,但也有学者推测为苏美尔人、雅利安人或《吠陀》等文献中所载的其他民族。关于该文化衰落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持雅利安人入侵说;有人则用地质学和生态学的因素来解释,如洪水的泛滥,河流的改道,沙漠的侵害,海水的后退(对沿海城市的影响)等;还有人归结为内部的削弱。关于这一文化的年代,认识也不一致,有人认为当在前2550~前2000年之间。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