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鉴别寄主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有的品种产生系统症状,多为斑驳、花叶。也有皱缩和沿叶脉变绿,但无局部症状,有的品种为局部坏死症状,而无系统花叶、斑驳症状。有的症状很轻微,易于忽视。如接"Pinto",接种后3~5天,单叶出现2~3mm局部坏死斑,斑多时可成片枯死,也可出现脉坏死,在叶柄基部与主茎相连处有紫褐色条纹,长约1~1.5cm。大豆(Glycine max)系统斑驳,症状轻重取决于品种,如"猴子毛"品种,接种后5~7天,单叶褪绿,有时出现1mm斑,再后5~10天,幼叶斑驳。豇豆(Vigna sinensis)有些品种发生小型坏死性
局部病斑,继后无系统感染,其他品种产生局部褪绿斑,随后呈现显著的斑驳,粗缩花叶或沿脉变绿。昆诺阿藜(Chenopodium quinoa)和番杏(Tetragonia expansa)不侵染。
血清学检测
琼脂双扩散,适于检测有症鉴别寄主的病汁,植检实验所的抗
血清适宜稀释度为1/100~1/400.SPA-ELISA适宜检测大量样品,第1抗体用 1/6000稀释度的抗血清,第2抗体用1/3000,待检病汁稀释1/50或1/100。
免疫电镜
具体检验步骤:样品灭虫→播种或植插→用SPA-ELISA检测全部样品,分组进行(按5、10或20株为一组)→阳性反应组的各单株再用 SPA-ELISA测找出阳性单株→将阳性反应单株接鉴别寄主→阳性症状的单株,再用琼脂双扩散或同时用免疫电镜检证。凡多种方法为阳性者,经分析判断出带毒样品。
有关检疫规定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是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的二类危险性病毒,应严格限制从疫区引进传毒寄主植物种子。必须引进的需由输出国出具检疫证书,引进后需在核定的隔离检疫圃内试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