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书钞》的版本流传,颇为复杂。《唐史·
艺文志》著录此书为173卷,宋
晁公武撰《
郡斋读书志》与之同;《中兴馆阁书目》与《
宋史·艺文志》则皆作106卷。两相比较,似此书传之于宋时,已非全帙。宋王应麟《玉海》载:“二馆旧缺《书钞》,惟赵安仁家有本,真宗命内侍取之,手诏褒美”。说明在宋代,这部书已极为罕见。
清乾隆时修《
四库全书》所录《北堂书钞》,为
内府所藏明常熟
陈禹谟校刊本。陈氏对此书大加删改增补,纂入唐贞观之后及
五代十国杂著,尽失原貌。清
钱曾《
读书敏求记》云:“世行《北堂书钞》,搀乱增改,无从订正”,所指即陈本。并言自嘉禾收藏家处见原本,翻阅之下令人心目朗然。清
朱彝尊《
曝书亭集》亦指陈本之诬,称曾风《大唐
类要》160卷,反复观之,即《北堂书钞》。
明人好窜改古书,以己意删改增补,为世所讥,陈氏故不能免俗,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尊重华夏文化。而钱、朱二人所言嘉禾木今亦不复见。明人
俞安期称看到一个旧抄本,纂入《唐类函》本,亦多讹误。《大唐类要》本,今发现国家图书馆藏有《大唐类要》的四种抄本,一为清顾湘艺海楼藏本,共线装20册,160卷;另一种也为艺海楼藏本,共12册,有清莫友芝、丁日昌跋语,卷数未著录;第三个为明代抄本,仅存4卷(139、158—160),清劳权校并跋;第四个为清姚觐元咫进斋藏本,共13册,存115卷。据朱彝尊介绍,《大唐类要》“大略出于原书”,有很高的版本价值,期盼能早日影印出版,以便学术利用。
本次据以影印的本子,为清
光绪十四年(公元
1888年)南海孔氏33万卷堂影宋刊本。此本先是清代学者
孙星衍得影
宋本,约
严可均、王引之等分别校订,但有数十卷未校完。后南海
孔广陶又约
林国赓、孔昭熙、
傅以礼等续校成书,镂版梓行,
陈禹谟妄改之处,多加以更正,使本书大体复其旧观。故这个本子虽然在刻印年代上晚于陈本,却被公认为传之于今世的最好的本子。
《北堂书钞》的体例为先立类,类下摘引字句作标题,标题之下征引古籍。如:征役十二“以役国事”条下载:“《
周礼·族师》云: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爱,以役国事”。征引资料重在溯源,叙述还是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