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弹唱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制作简易,音色柔美,富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在哈萨克族地区广泛流传,是民间歌手常用的伴奏乐器。经过改革,品种齐全、自成体系,除可独奏或为弹唱、歌舞伴奏外,并能组成冬不拉乐队,演奏多声部乐曲,有丰富的表现力。早在公元3世纪时,冬不拉就已在哈萨克族民间流传了,今日,从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吹笛和弹冬不拉的伎乐人》中,仍能看到它在古代演奏时的风貌。在哈萨克族,很难找到不懂冬不拉的人,有些家庭,老少都能弹奏几曲。
冬不拉是哈萨克语:“冬”是乐器弹奏之声,“不拉”为,定弦之意,即指弹弦乐器。冬不拉由面板(哈萨克族以人体器官命名,叫做脸)、背板(身)、琴杆(脖子)、琴头、弦轴(耳朵)、马子和缚弦(肚脐)等构成。面板用松木制作,背板、琴杆和弦轴等用硬质木料做成。面、背板胶合成共鸣箱,琴杆上有指板并嵌有音品。最早的冬不拉,型式较古老,全长80~90厘米,用一整块木料挖成的,音量较小。后经改进,增大了共鸣箱,扩大了音孔,音域得到了扩大。这种冬不拉是阿肯常用的伴奏乐器,又叫“伴唱冬不拉”,伴唱冬不拉经过几年的研究改革,于20世纪60年代初制成了一套乐队冬不拉,包括有高音、最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冬不拉五种。
冬不拉弹唱
演奏冬不拉,将琴斜置于怀中,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弹拨。左手按弦时,多用食指和拇指,其次是中指和无名指,小指很少使用,演奏技巧有按、滑泛音及和弦等;右手主要用中指和拇指拨弦,其余三指少用,有时也使用拨片弹奏,演奏技巧有弹、挑、扫、连奏、和轮奏等。一般以外弦奏旋律,内弦作和弦衬托,有时也相反,还经常用内外弦同时弹奏旋律。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弹奏出草原上淙淙的泉流、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呜咽的驼吼和骏马疾驰的蹄声,并能完美地表达哈萨克族人民愉快的劳动和对新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