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琴蛙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识别特征

雄蛙体长46mm,雌蛙49mm左右。头长宽几相等;眼间距大于上眼睑宽,瞳孔横椭圆形,鼓膜与眼几等大。体背面皮肤光滑或体背后部和体侧有疣粒;背侧褶宽窄适度,间距较宽,四肢背面有分散小疣粒,胫部纵行肤棱明显。指端略膨大,多无腹侧沟或不显;后肢较长,胫跗关节前伸达鼻孔,胫长超过体长之半,左右跟部相遇,趾末端吸盘较大,腹侧沟明显,趾间约具1/3蹼,第四趾膜的凹陷处不达第二关节下瘤。体背面颜色变异大,多数棕黄、褐绿或灰棕色,背正中有1条浅色脊线;四肢有酱黑色横纹;体腹面黄白色,咽侧紫黑色;四肢腹面肉红色。雄蛙有肩上腺,有1对咽侧下外声囊,鸣声悦耳似琴声。

生活习性

在产卵前,成蛙先在稀软的泥土塘边筑成深宽各约5~10厘米的泥窝。卵产在泥窝内。卵群平铺,有卵 93~139粒。蝌蚪靠雨后积水游到塘内。产得较早的卵,孵出的蝌蚪在当年可完成变态。9月产的卵孵出的蝌蚪有的越冬,次年完成变态。仙琴蛙常栖息在海拔1000~1600米山区或池塘内。每年5~9月为繁殖季节。近黄昏时,雄蛙开始发出有节律的鸣声,有时群蛙齐鸣,此起彼伏,极为悦耳。

仙琴蛙 - 所属科目

峨眉仙琴蛙又名仙姑弹琴蛙,俗名弹琴蛙,属于无尾目,蛙科,水蛙属。体长约5厘米,头部扁平,躯体较为肥硕,皮肤光滑;背面以灰棕色为主,背侧褶极为清晰,背部后端有几粒较大的扁圆疣粒;指细长而略扁,后肢较肥硕。雄蛙的喉部两侧有一对声囊——共鸣器官,鸣叫时,声囊象汽球一样涨成圆鼓形,空气的振动引起共鸣,形成一个声谱,所以它的鸣声多变,婉啭动听。

仙琴蛙 - 繁殖

仙琴蛙栖息于山地池塘、水沟或小溪岸边的草丛中。繁殖时,它们在近水池的泥埂边上,筑成浅的小泥窝,雌雄成对在水少的窝内产卵,通常有100枚左右。待大雨来临时,孵化出的小蝌蚪被雨水冲刷到临近的水池中,开始它们的水上生活。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