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晔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理学博士乔晔

主要科研经历及研究项目

规划设计

针对流域管理中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于修复问题,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长江水利委员会分派至水利部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的《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编撰工作,并参加编定《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中
相关章节;参加《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工作,完成综合管理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分项规划的编订。在促进人水和谐、维护健康长江的流域综合管理将发挥重要作用。

鱼类洄游通道恢复技术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洄游通道阻隔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基于相关研究成果申报了“一种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方法”发明专利,并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该技术对我国高山峡谷地区高坝过鱼实践提供了科学支撑,目前在乌江彭水水电站中得到应用。

鱼类增殖放流技术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利影响减免措施中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技术存在的问题,采用全人工控制的流水性循环水养殖系统,结合鱼类生物学与生态学调查资料,制定了因种而异的人工驯育全过程操作技术,为增殖放流工作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已经在全国20项座水电工程站增殖放流站得到了应用,并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子二代个体繁育的突破,以及圆口铜鱼人工驯养与人工繁殖的突破。

鱼类资源与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

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完成《长江鱼类早期资源》。该书并已经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07年12月公开出版。该书作为《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丛书》之一,是关于长江鱼类早期资源调查与鉴定的系统专著。全书共43.3万字,实际成为我国江河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的规范标准与实用手册。长期承担“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相关重点站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形成鱼类资源监测技术规范与流程,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后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论文

2006.1,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in the Yangtze River: a hydroacoustic assessment of fish location and abundance on the last spawning ground,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 22: 140-144(2006)。
2006.12,Early ontogeny of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and effects of delayed first feeding on larvae,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 Volume 22, Issue 6, Page 502-509。
2007.2,河流鱼类栖息地水力学条件表征与评述,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期。

专著

《长江鱼类早期资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12月。

专利

2007.6,发明专利:一种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方法,专利号:ZL 2005 10133748X。
2006.10,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集鱼网箱,专利号:ZL 2005 20118251.6。
2007.2,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挂接网箱并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集鱼平台,专利号:ZL 2005 20118248.4。
2007.2,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将集鱼网箱运输过水坝的装置,专利号:ZL 2005 20118249.9。
2007.4,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挂接集鱼网箱的转运船,专利号:ZL 2005 20118250.1。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