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王城遗址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都于东周王城。由平王至景王加上后来的赧王,先后有二十五王在此执政达五百余年之久。
东周王城的规模、布局和演变,历代文献多有记载。但因年代久远,昔日壮观的景象如今已荡然无存。二十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寻找东周王城的踪迹,根据文献记载,在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涧河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并在涧河东岸的小屯村发现了汉河南县城遗址。因汉河南县城与东周王城之间存在着沿袭关系,于是考古工作者就以汉河南县城城址为基点,很快在其外围找到了沉睡地下两多年的东周王城遗址。进而摸清了东周王城的具体位置、布局和范围。以后又多次在此区域有重要发现,特别是近几年在王城东部发现了大型车马坑和大型墓葬,揭开了东周王城陵区之谜,为了解东周王城的全貌提供了新的珍贵资料。

历史记载

《管子·乘马篇》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上,必于广川之中,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儿沟防省”郑樵《通志》又说:“建邦设郡,皆凭险阻。山川者,天之险也;城池者,人之阻也;城池必以山川为固……”从东周王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分析,其选址恰合上述要求,足见设计建造者之用心。周之王都背靠邙山、黄河,面对伊阙,且扼嵩岳、三涂之险;西依崤函,出潼关可达关中沃野;东屏虎牢,至荥阳而毗连黄淮平原;四塞险固,中有伊、洛、廛、涧四水。傅毅在《洛都赋》中赞美它:“披昆仑之洪流,据伊洛之双川;挟成阜之严阻,扶二崤之崇山。”真实地描绘了洛邑山川地理的雄险。

遗迹考证

经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证实,东周王城遗址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平面大体呈正方形。西北角在今东干沟村北,东北角在今洛阳火车站东约1公里,西南角在今兴隆寨村西北,东南城角被洛河被冲毁。今五女冢村附近地势较高,城墙遗迹保存较好,直到今天,地面上仍能看到残存的东周王城城墙。整个王城周长约15公里,与晋《元康地道记》“王城去洛河(指汉魏故城)四十里,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顷一十二亩三十六步”这一记载基本吻合。
人们对东周王城的结构布局,有过很理想的推测,还依据《周礼·考工记》画出了复原图,说它是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座经过详细规划的城市。据古文献记载:东周王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共十二座城门。南有圉门,北有乾祭门,东有鼎门等。每座城门均有三个通道,城内设经、纬大道各九条。王宫建在中央大道上,王宫前面建有殿庭,后面建有商贸市场;王宫的右侧建有神坛社稷,左侧建有宗庙祖堂,城南三十里建有明堂。这是我国古代典型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建筑布局。但这种“理想化”的布局和考古勘察的结果并不一致。
经考古发现,王城核心建筑物的宫殿群落位于城内的西南隅,而不是中心部位。大致范围在今天的涧东路以西、凯旋路以南的城内,甚至包括城外的部分区域。这个范围内,先后有多处大型建筑群基址被发现。在寻找东周王城的同时,考古工作者在城址西北部就已经发现了东周时期烧制陶器的场所,推测该区域可能是手工业作坊区;在城址西南部,还发现汉代较大面积夯土基址下面叠压着东周的夯土基址,推测可能与当时的宫殿建筑有关。
考古工作者一步步确认,洛阳东周王城的四面城垣和三个城角,城址的大致范围和今天洛阳的西工区相当。从地面上的这段城墙向东,经纱厂、春晴路北侧,一直到光华路北端,至道南路的801仓库,转而南折。北城墙保持平直,全长2890米,墙宽8—10米。
东墙北起801仓库,向南经市一商干校、省建三公司,穿过唐宫路,经邮政大厦,过中州中路,经旋宫大厦,至农业银行东侧,再南一段为洛河冲毁。东墙总长约3500米,墙宽15米左右。
西城墙曲折,自城角向南,经东涧沟村,沿河曲折进入王城公园,在中州路涧河桥北折向西,至胶鞋厂又南折,过牡丹大酒店西侧,入七里河村西向,过黄河路入轴研所后南折,至洛阳建专南院东转为南墙。西墙全长3000余米,墙宽15米左右。
南墙西起洛阳建专南院,经兴隆寨村,东越涧河,过瞿家屯,以东为洛河冲毁,残长900米,全长估计有3400米。同时,在城外还发现了大型的礼制或者馆驿性质的建筑遗迹。在西南隅建筑群基址东侧,瞿家屯村东北,以今天洛阳单晶硅厂家属区的区域,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共探出粮窖80余座,是王城遗址里的仓窖区。
城内西北隅是规模很大的手工业作坊区,有制陶的窑场,还有制骨、制玉、制石器的作坊,之外也发现了制造铜器的陶范,意味着制铜作坊的存在。在王城遗址西南隅南墙外,发现战国晚期高规格大型建筑基址一处。另外,因年代久远、战乱祸端,加上历代文士妄加推测,东周王陵疑案丛生、众说纷纭。为破解东周王陵之谜,自二十世纪5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就开始了寻找东周王陵的艰难历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目前的情况看,东周王陵应分为王城陵区、金村陵区、周山陵区三个陵区。
通过进一步的考古和研究表明,东周王城城墙始建于春秋中期,战国至秦汉时曾多次修补。到西汉后期,整座城池开始荒废,后在此基础上兴建了汉河南县城。
春秋时期,尽管诸侯称霸,王室衰微,但东周王城作为天子之都的重要意义,远非列国都城所能比拟。在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一直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东周王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周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整个城市发展史的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是中国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遗址为洛阳市著名的“五大都城遗址”之一,为保护这一重要城址,在该城址的中心区域修建有王城公园对游人开放。

文物发现

20世纪初,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王城公园一带、涧河两岸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很快在其外围触摸到沉睡中的东周王城遗址,这拉开了东周王城大规模考古发现的序幕。
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洛阳发掘队在小屯村东北,发现了5座大型战国墓葬。 一号墓出土的一件石圭,其上残留有墨书“天子”字迹。后来,四号墓发掘出土文物1637件之多。
2001年9月,市文物部门在市27中学院内,探得竖穴土坑墓7座,次年清理出土了两件意义非同寻常的青铜器,一件为鬲,一件为鼎,两件器物都有“王作宝尊彝”的铭文,令学者振奋不已:这不正是东周王陵之一吗?
2002年7月,配合东周王城广场建设,考古工作者照例先行考古勘探,没想到却发掘出了举世震惊的重要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18座车马坑,对其中的17座车马坑进行了发掘,并在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内发现了“驾六马”的“天子之乘”。后来在该车马坑内共清理出马车26辆、马70匹,其中一辆马车前面,对称摆放着6匹马的骨骸,印证了古文献当中“天子驾六”的记述。虽然经过了近3000年历史,车辕、车身构件以及马的骨骼清晰可见,“天子驾六”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此次考古发掘共发现了18座车马坑,墓葬的数量陆续增加到397座,两者的数量超过洛阳50年来所发现的总和。这些沉睡了近3000年的遗址重见天日,令考古界专家们无比欣喜:这极有可能是中国的第二个“兵马俑”、洛阳的第二个“龙门”!
多年的考古发掘,城址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有的器物制作极为精美,如错金银的鼎、敦、壶等铜礼器,透雕龙虎大玉璧,错金银狩猎纹铜镜,以及铜和银的人物像等,均为十分难得的艺术珍品。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