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凤仙花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分布范围

凤仙 科的一个,约500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和温带地区,尤以山地最多,中国约180种
,分布极广,但主产地为西南部。其中凤仙花(I. balsamina L.)供观赏用,花有单瓣和重瓣之分,颜色亦多;根供于药用,有消毒、通经、散血之效。

基本信息

特点

多年生花卉,高30-90厘米,全株无毛。茎粗状,直立,有分枝。叶互生,
丁香色凤仙花

丁香色凤仙花

近无柄,坚硬,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7厘米,宽2.5-3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楔状狭成短极的叶柄,边缘具锯齿,齿端具小尖,侧脉6-7对,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总花梗生于茎枝上部叶腋,丝状,约与叶等长,具1-2花;花梗细,长10毫米,下面的花梗在基部,上面的在中部具苞片;苞片极小,披针形,宿存。

形状

花紫丁香色或紫堇色,长3-5厘米,侧生萼片2,卵形,镰刀状,顶端渐尖,长7毫米,不等侧,具5条脉;旗瓣圆形,直径13毫米,中肋背面增厚,中上部具粗斜上的尖角;翼瓣近无柄,长2.5厘米,2裂,基部裂片宽圆形,上部裂片稍长,狭斧形,外弯,背部具圆形的小耳;唇瓣檐部漏斗形,长2厘米,
丁香色凤仙花

丁香色凤仙花

口部平展,宽15毫米,先端突尖,基部渐狭成内卷的小距。花丝短,线形;花药卵形,顶端渐尖。子房纺锤状,直立,急尖。蒴果纺锤形,具1.4厘米,具条纹。种子少数,近球形,直径3.5毫米,暗褐色,具细瘤。

药用价值

性味

甘微苦,温。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②《纲目》:甘,温,无毒。
③《本草汇言》:味苦,气寒,有毒。
④《本草正》:味微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风湿偏废,腰胁疼痛,妇女经闭腹痛,
丁香色凤仙花

丁香色凤仙花

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痈疽,疔疮,鹅掌风,灰指甲。
①《滇南本草》:治小儿脓耳。
②《纲目》:活血消积。治蛇伤,腰胁引痛。
③《本草求原》:治偏废。
④《天宝本草》:治鼻血不止。
⑤《西藏常用中草药》:通经活血,利尿。治经闭腹痛,产后瘀血不尽,下死胎,小便不利,疔毒痈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鲜者1~3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汁滴耳、捣敷或煎水熏洗。

附方

①治风湿卧床不起:金凤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汤洗浴,每日二、三次。内服独活寄生汤。(《扶寿精方》)
②治腰胁引痛不可忍者:凤仙花,研饼,晒干,为末,空心每酒服三钱。(《纲目》)
③治跌扑伤损筋骨,并血脉不行:凤仙花三两,当归尾二两,浸酒饮。
丁香色凤仙花

丁香色凤仙花

(《兰台集》)
④治骨折疼痛异常,不能动手术投接,可先服本酒药止痛:干凤仙花一钱(鲜者三钱),泡酒,内服一小时后,患处麻木,便可投骨。(《贵州民间方药集》)
⑤治蛇伤:凤仙花,擂酒服。(《纲目》)
⑥治百日咳,呕血,咯血:鲜凤仙花七至十五朵,水煎服,或和冰糖少许炖服更佳。(《闽东本草》)
⑦治白带:凤仙花五钱(或根一两),墨鱼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⑧治鹅掌风:鲜风仙花外擦。(《上海常用中草药》)
⑨治灰指甲:白凤仙花捣烂外敷。(《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