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深度撞击号

深度撞击号 [shēn dù zhuàng jīhào]

  • ディープ・インパクト

网络释义

  ディープ・インパクト(探査機)

中文:深度撞击号;日语:ディープ・インパクト(探查机)

基于1个网页-相关网页

百科

深度撞击号

深度撞击号(英语:Deep Impact)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设计用于研究坦普尔1号彗星核心的成分。探测器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发射,同年7月3日释放撞击器,并于2005年7月4日05时44分(UTC时间)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地球在8分钟后接收到撞击事件的发生。 此前针对彗星的太空任务,如乔托号和星尘号都是飞掠任务,仅仅进行拍摄和远距离彗核探测。深度撞击号是第一个激起彗星表面的物质的探测任务。任务引发了公众媒体、科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在主要探测任务结束后,深度撞击号被EPOXI任务用于研究地外行星和哈特雷2号彗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9月20日宣布深度撞击号因软件故障,未能控制太阳能板正对太阳,搭载的电池消耗殆尽,寒冷的气温破坏机载设备,基本上冻结它的电池和推进系统。在失去联络一个月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唯有将彗星研究任务结束。 2005年1月13日,北京时间2时47分,美国成功发射彗星探测飞船,“深度撞击号”。2005年7月4日,释放出一颗372公斤级的铜弹,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核,价值3.3亿美元。人类第一次与彗星亲密接触。

详细内容

以上来源于: 百度百科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