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棱柱模型由克兰菲尔德学院教授Andy Neely与安达信咨询公司于2000年联合开发的三维绩效框架模型,用棱柱的五个方面分别代表组织绩效存在内在因果关系的五个关键要素: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组织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能力。 模型以现存的绩效测量框架和方法为基础,通过对它们进行创新和整合,进而提出一种更为全面的并且易于理解的绩效管理框架,来弥补上述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 与平衡计分卡相比,绩效棱柱模型从只关系一个或两个利益相关主体的观念中转变过来,逐步关心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主体,在从利益相关主体那里得到贡献的同时,还关注利益相关主体的满意。该模型创新之处在于既强调了利益相关主体价值的取向,又测量了利益相关主体对组织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