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丢斯-波得定则(Titius-Bode law),简称“波得定律”,是关于太阳系中行星轨道的一个简单的几何学规则。它是在1766年德国的一位中学教师戴维·提丢斯(Johann Daniel Titius,1729~1796)发现的。后来被柏林天文台的台长波得(Johann Elert Bode)归纳成了一个经验公式来表示。
定义 中文名称: 提丢斯-波得定则 英文名称: Titius Bode's law 定义: 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规律。它由波得首先提出,提丢斯进而推广。 应用学科: 天文学(一级学科); 太阳系(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 全国科学技
基于4个网页-相关网页
在我们太阳系的尺度上,有这样一个直到1846年都坚不可摧的显著模式,它就是提丢斯-波得定则。
Back on our solar system scale, one such apparent pattern that stood steadfast until 1846, was the Titius-Bode rule.
在2008年,一篇发表在《墨西哥天文与天体物理杂志》的论文尝试把提丢斯-波得定则运用到这个恒星系统中。
In 2008, a paper was published in the Mexican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ttempting to apply the Titius-Bode rule to this system.
确实,他们的文章宣布了该发现,提到了发现波德定律的人名(该定则的真实名称是提丢斯-波得定则,提到了波德窃取的这位普鲁士天文学家的思想)。
Indeed, their paper announcing the discovery refers to Bode's law by name (it actually calls it the Titius-Bode law, namechecking the Prussian astronomer whose idea Bode stole).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