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埃略特·卡特

网络释义

  Elliott Carter

埃略特·卡特Elliott Carter),生于1908年

基于28个网页-相关网页

  Elliot Cworker

...·达推皮科推(Luigi Dmyou ought to beneficialy ofapiccola)、罗杰·塞欣斯(Roger Sessions)、埃略特·卡特Elliot Cworker)战斯特日常·沃我佩(Stefyou ought to beneficial Wolpe)。

基于1个网页-相关网页

有道翻译

埃略特·卡特

Elliot Carter

以上为机器翻译结果,长、整句建议使用 人工翻译

百科

埃略特·卡特

埃略特·卡特1908— ,美国杰出的音乐家,后现代音乐大师。 出生于纽约。 少年时代,得到著名音乐家查尔斯·艾夫斯的鼓励,十六岁起就在艾夫斯的指点下接触影响广泛的现代音乐。1926至1932年,卡特在哈佛大学读书,1932至1935年又赴巴黎求学。娜迪娅·布朗热个别授课,使他得以亲炙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作品,其第一部重要的乐队作品芭蕾组曲《波卡洪塔斯》(1938-9年)显示出斯氏的影响。但四十年代,卡特开始质疑斯特拉文斯基式的创作手法在表达上的局限,同时写了最后一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弥诺陶洛斯》(1947年)。 向新风格的转向,在《钢琴奏鸣曲》(1945-6年)里已一望而知。虽然借鉴科普兰的奏鸣曲(1939-41年),但卡特所作大体高出一筹,或且标志其在美国音乐进一步的发展中已取代科普兰的位置。极富节奏活力的段落,尤其是光彩夺目的第二乐章赋格曲,仍然体现出爵士乐的影响。对中世纪、东方和非洲音乐的探索,催生其第一四重奏(1950-1年)。除了其独具一格、闻所未闻的无调性手法,卡特还将“复合节奏”(例如一位乐手拉三个音而同时另一位拉两个音)发挥到极致,四位乐手的节奏组合居然达到三个音对七个音对十五个音再对二十一个音。他还相应地引入“音律调节”技法,按以上节奏比率不断变更音乐的基本节拍。 卡特的作品每每探索节奏和节拍各不相同的单件乐器或乐器组别之间的互动和冲突,作品有时因而失之晦涩,至少初听时感觉难懂。 其重要作品还有《二重协奏曲》、 《管弦乐队协奏曲》、《第五四重奏》等。 卡特对各种新手法不断的尝试与追求,鼓舞美国一大批新生代音乐人,甚至连重金属摇滚乐队也在他的作品中吸取灵感。因该说,卡特混乱、复杂、绚烂的音符,真实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疯狂与动荡、希望与绝望。

详细内容

以上来源于: 百度百科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