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垂体性尿崩症

网络释义专业释义

  ADNDI

目的 探讨中国人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垂体性尿崩症 (ADNDI)的分子发病机制。

基于40个网页-相关网页

  FNDI

虽然分子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的知识家族垂体性尿崩症FNDI )超过10年的遗传背景和发病机制仍然没有充分理解。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个综述的遗传基础FNDI ,目前的最新进展的理解,其背后的...

基于1个网页-相关网页

  • diabetes insipidus posterior pituirary insufficiency

·2,447,543篇论文数据,部分数据来源于NoteExpress

百科

垂体性尿崩症

尿崩症(diabetes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ADH又称血管加压素(VP),主要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为分子量1084的9肽。ADH分泌后沿丘脑-神经垂体束下达其末梢,储存于垂体后叶中。在生理刺激下垂体后叶以固定比例释放抗利尿激素及其运载蛋白神经垂体素(neurophysinII)。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浆渗透压的调节,此外还受到有效血容量、情绪、气温、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详细内容

以上来源于: 百度百科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