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泛神论者》最初发表于1920年1月5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后收入《女神》(1921)。《女神》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影响巨大,自不待言,以至于闻一多先生说:“若论新诗,郭沫若的诗才配称新诗呢”(《女神之时代精神》)。 郭沫若一生的思想前后有很大的变化,早期则十分驳杂:“郭氏在日本,受到了革命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政治思想的熏陶,受到了斯宾诺莎、尼采、泰戈尔、达尔文、克罗齐、歌德、惠特曼、列宁等人著作的影响,形成了以泛神论和革命民主主义为核心的世界观。”(陆耀东《中国新诗史》第一卷,229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朱自清先生也曾说郭氏的诗中“有两样东西,都是传统里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二十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无论是陆耀东先生说的“泛神论和革命民主主义”,还是朱先生说的“泛神论”和“动的反抗的精神”在《三个泛神论者》这首诗里都有充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