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证伪原则

网络释义专业释义

  falsification principle

...支持为真的综合语句皆有认知意义 3/除上述两种语句外,任何其他语句都没有认知意义 补充:证伪原则(falsification principle):凡在原则上有可能由经验的方法被证明为假皆有认知意义

基于38个网页-相关网页

  principle of falsifiability

研究者检验某一假设,关键看其在逻辑上是否存在被反驳、被证伪的可能性,这就是证伪原则principle of falsifiability)。证伪原则并不意味着假设必须被证伪,而是说如果发现相反的证据时可能被证伪。

基于16个网页-相关网页

  • negative principle - 引用次数:2

    参考来源 - 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

·2,447,543篇论文数据,部分数据来源于NoteExpress

双语例句

  • 提出了反归纳法、原则猜测与反驳知识增长模式

    And so he brings forward the "anti-induction", "false-prove principle" and the increasing model of "hypothesis and disproval".

    youdao

  • 波普尔认为原则不仅解决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康德问题。

    Karl Popper considered that the falsification principle has solved the David Hume's problem as well as Kant's problem.

    youdao

  • 代表人物波普尔提出主义原则

    Popper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falsifications.

    youdao

更多双语例句

百科

证伪原则

证伪原则亦称“经验证伪原则”。英国波普关于区分经验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原则及确定科学分界的标准。他认为一个可证伪的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分界问题就是一个区分以经验科学为一方,以数学、逻辑、“形而上学”系统为另一方的分界标准。他不赞成逻辑实证主义将经验证实原则作为分界标准,认为这一分界标准既窄又宽,它使相对论、量子力学被排除于科学领域之外,而许多伪科学诸如占星术等却被列入科学。经验证实原则混淆了分界问题和意义问题,把不能证实的理论、一切形而上学陈述都简单地看成是无意义的;它断定科学定律、理论是从观察陈述中推演出来的,但科学定律、理论都是全称陈述,不只是无数单称的观察陈述的叠加,不可能从观察陈述中推演出来,也不可能被观察陈述所证实。波普基于全称陈述与单称陈述之间逻辑关系的不对称性,提出以“经验证伪原则”取代“经验证实原则”。虽然理论和假说不能被经验证实,却可以被经验证明为假。一个理论的可证伪性就是指该理论推导出的结论在逻辑上或在原则上有可能与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发生抵触,凡是可以证伪的,是科学的;凡是不可证伪的,都是非科学的。“经验证伪原则”与“经验证实原则”表面上看来针锋相对,实际上都有共同的经验主义和约定主义的特征。

详细内容

以上来源于: 百度百科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