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激励论从总体上讲是机械主义时代的产物,它把人的行为简单地看成是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反应的机械联结,这与当时心理学理论不成熟有关,与当时被管理者地位和受教育水平低下有关,更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对立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有关,管理者是“牧羊人”,而被管理者只是些会说的工具而已。在批判行为主义激励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认知派激励论。行为简单地看成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的机械反应,这不符合人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性。对于人的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内在因素,诸如思想意识、兴趣、价值和需要等。因此,这些理论都着重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