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物质与溶液中的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或难溶沉淀物,附于气泡上浮,使离子分离的过程。这是从稀溶液中提取有价元素或消除废水中有害组分的一种有效方法,选择性好、选择效率和富集比高。1937年兰米尔(I.Langmuir)首先指出溶液表面上的硬脂酸能吸附溶液中的金属离子,50年代南非塞巴(F Sebba)发展了离子浮选,引起南非、日本、苏联等国重视。从70年代初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日本已成功地用于冶炼厂和选矿厂废水净化,提取铜、镉等有价元素,并净化印染厂的污水。苏联从冶炼厂废水中提取钨、钼。当废液含二价钼离子(Mo2+)0.1~1.0g/1时,可得品位为42~65%的钼产品,钼的回收率达90~95%,富集比达2000。此外,在处理原子能工业废水以及从海水中回收铀、锶等方面,也取得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