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祗(zhī)”特指地神 神祇(qí)应指为地神或泛指神 易混淆 《正字通·示部》:“祗,与祇通。”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天地神祗,昭布森列。” 《辞源》(1982年版)对“祗”的解释是“恭敬”,在例句后有一段按语说到“与‘祇’、‘秖’、‘只’等字形近,古籍中常多混用。”这里用“混用”而未用“通用”,我们应该是可以把“混用”理解为“误用”的 对“祇”的第一项解释是: 地神。《说文》“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论语·述而》“祷尔于上下神祇。”按:祇,各本误作祗。 《大辞典》明确表明把“地神”义的“祇”写作“祗”是错误的。《通假字汇释》(冯其庸、邓安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在“祇”的第三个通假项解释是“通‘祗’。”释义是“尊敬、恭敬。”其后有按语“祇、祗二字形近,古籍中多混用。”但因其附在第三项后,我们还是理解为在表“尊敬、恭敬”义时“祇”通“祗”为宜。不过在“祗”的第二个通假项时《通假字汇释》的解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