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粒稻(学名:Oryza meyeriana (Zoll. & Moritzi) Baill.)是禾本科、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时具短根状茎。秆高30-70厘米,压扁,具5-9节。叶鞘无毛,长5-8厘米,短于其节间;叶舌长1-2毫米,无毛,具明显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圆锥花序简单,直立,长3-12厘米,分枝2-5枚,上升,疏生小穗,棱粗糙;小穗长圆形,长约6毫米,约为宽的3倍,浅绿色或灰色;颖退化仅留痕迹;不孕外稃锥状;雄蕊6,花药长3.5-4.5毫米,黄白色;柱头2,白色。颖果长3-4毫米。花果期10月至翌年2月。 分布于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生长于海拔(200)500-1000米的丘陵、林地中。 疣粒稻成为典型的变异类植物,拥有G基因组。在所有的稻类植物中,疣粒稻具有多项抗病虫害功能,对提升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易危(VU)。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Ⅱ级。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 (概述图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