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心理学概念,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涉及多领域技术的新的研究课题,它的研究必然需要在心理学及建筑学方面有较专业的知识,以及深厚的建筑实践功底,甚至必要的浪漫主义情怀,才能从建筑设计者的认知角度,从建筑使用者的知觉角度,从环境空间给人心理的映射角度,来探究人类对空间对视觉甚至潜意识中的混沌。所以它将是一个需要很多时间的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但可预见的是:它的研究将保持建筑学理论的青春,并促进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甚至混沌理论的研究。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有意识的来指导我们建筑设计工作,并且对我们的建筑理论研究有着新的启示作用,让我们从平面、立面的研究上跳出来,用另外一种思路来考量我们所设计的建筑是否符合心理学原理,甚至试图用来探究设计者自身设计过程的心理反应,有效指导设计过程,并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反观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历程,其主要学说极大地影响了知觉领域,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理论,因此建筑心理学的研究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对“图形与背景”“接近性和连续性”“完整和闭合倾向”等知觉领域。 作为一名一线建筑设计师有着丰富的建筑实践经验,立志为中国建筑设计理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多年在建筑实践中不断总结、验证自己的思考成果。苦苦探求,希望在建筑设计理论方面为建筑学理论找到新的出路,研习格式塔心理学等相关心理学知识,不断积累终成此文。对自己认识做一个总结,希望能为我国建筑理论发展添一块砖加一片瓦。 引用一个格式塔心理学形成之初,格式塔心理学者声讨构造主义者的一个很有趣的例子。G.A.米勒(G.A.Miller)用这个例子说明当时格式塔心理学与构造主义的的区别。 这里不想讨论格式塔心理学者与构造主义者之间的论战的事情,笔者借用这个例子,是来反观我们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的某些心理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