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同体 (androgyny)又译两性同体、雌雄同体、雌雄同体性。在生物学上指同一个体身上既有成熟的雄性性器官,又有成熟的雌性性器官;在体形构造及生理特征方面,表现为雄性及雌性的混合物· 在心理学上,双性同体指同一个体既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征,即兼有强悍与温柔、果断与细致等性格,按情况需要作不同的表现·但指称一种文艺创作心态和美学风格,涵义却比较含混·弗吉尼亚·伍尔夫、埃莱娜·西苏以及朱莉亚·克里斯蒂娃等女性主义者对此概念都有不同的论述。
The image of Lady Macbeth in Shakespeare′s tragedies embodies the thought of androgyny.
本文从“双性同体”的角度对莎士比亚悲剧中麦克白夫人的形象进行了简要分析。
参考来源 - 从“双性同体”角度评麦克白夫人Finally, a new androgynous model is suggested by borrowing "androgyny" from feminism to solve gender problems.
最后通过借鉴女性主义中的“双性同体”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双性同体”的翻译模式以解决翻译中的性别问题。 全文由五个章节及引言和结语构成。
参考来源 - 翻译中的性别·2,447,543篇论文数据,部分数据来源于NoteExpress
“双性同体”的实现还需要更多的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reaming androgynous Utopia still needs more time and more effort.
本文将借用双性同体的概念来阐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性别视角。
The dissertation will borrow the concept of androgyny to analyze the translator's gender perspective in translation.
但由于父权制度的确立,“双性同体”思想逐渐从主流文化中隐退。
Becau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triarchy, androgyny gradually retreated from the mainstream society.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