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苞果(学名:Acanthospermum australe (L.) Kuntze)是菊科,刺苞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5厘米,茎直立,有明显的节,叶片顶端宽尖或钝,有锯齿,基部楔形,头状花序小,顶生或腋生,总苞片草质,长圆状披针形,托片膜质,包围两性花,卵圆形,花冠舌状,舌片小,淡黄色,兜状椭圆形,上端钟形,花药基部截形,顶端窄尖。花柱不分裂,成熟的瘦果倒卵状长三角形,6-7月开花,8-9月结果。 原产南美洲,在中国云南分布甚广(自潞西、景东、勐海、普洱、元江至漾濞、普棚),生长在海拔350-1900米的平坡及河边沟旁。 该种成为中国云南南部的一种常见杂草,在果园、橡胶园、苗圃及农田中产生一定危害,入侵自然生态系统后,由于缺乏制约因素,数量不断增加。 该种已列入中国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名录。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