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宰相:古代秦汉时期的侍郎为近侍,属于郎官的一种,在宫廷内服务,授予皇帝最亲近的郎官。晋朝建立中书省、门下省后,以省长官中书令、侍中为宰相,副职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参与评议奏章,东晋时又以中书侍郎一人执掌诏命,开始参与执政中枢事务,地位逐步提高。到南北朝时期,黄门侍郎也被称为小宰相,已经开始具有宰相执政的地位。隋唐时期是中国宰相制度发展完善时期,也是多相制巩固时期,唐朝恢复中书门下省后,作为决策机构,以二省长官中书令、侍中为宰相,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废置后,尚书省副职尚书仆射地位提高参议政事作为宰相,同时中书省、门下省的副职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的地位也相应提高,三省副职都能参议朝政,具有了宰相的地位,中书侍郎、黄门侍郎成为固定编制的侍郎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