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分析法
弹性分析法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琼·罗宾逊根据马歇尔的
微观经济学及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国际收支调节特别是货币贬值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的条件的理论,是最直接研究本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理论。弹性分析法的基本结论是:要通过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必须满足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即本国出口商品的
需求弹性(ex)与本国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之和要大于1,也就是:em+ex>1弹性分析法还有一些假设条件,与弹性本身有关的包括本国出口商品的
供给弹性无穷大。分析研究当代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供给过剩,加上进口限额、进口许可证等
非关税壁垒,造成需求弹性不足,贬值国进口的多为高技术的生产设备或紧俏的生活必需品,对价格的上涨反应不灵敏,由于
产业结构难以调整或闲置资源特别是
资本有限,又难以形成足够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大,
汇率变动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便难以避免。
货币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罗纳特·蒙代尔及哈里·约翰逊等人运用货币主义学说研究调节国际收支问题的理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接受和采用的主要理论即是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方程式是:r=md—d 式中,r表示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md表示国内
名义货币的
需求量,d表示国内的名义
货币供应量。r为正数表示
国际收支顺差,r为负数表示
国际收支逆差。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国内名义
货币需求量,因此,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货币贬值在分析
汇率贬值对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作用时,货币分析法认为,货币贬值首先会提高
贸易商品的国内价格,并通过贸易商品与非贸易商品的替代作用,使非贸易商品的价格也会提高,
物价水平的提高将意味着
实际货币余额的下降,从而导致对名义货币余额
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会通过出售商品和
金融资产来满足增加的名义
货币需求,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是,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效应只有在货币供应缩减或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否则,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冲抵了由本币贬值引起的名义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国际收支将得不到改善甚至会更加恶化。
货币分析法关于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提出的政策建议,实际上是
紧缩银根、紧缩需求,紧缩银根常常会带来
经济萧条,也就是以牺牲经济增长来换取
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了削减政府预算,
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贬值国大都没有完全采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政府没有严格地限制
货币发行,更使
货币供给冲抵了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尤其如是。
吸收分析法
吸收分析法是由西德尼·亚历山大等经济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以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这一理论从凯恩斯的
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研究总收入与
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
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方程式是:b=y—a 式中,b表示
国际收支差额,y表示国民收入,a表示总吸收,即一国的消费与投资之和。这一等式告诉我们,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
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
逆差,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平衡状态。吸收分析法从
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这一理论认为、一国货币贬值要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须有闲置资源的存在,只有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后闲置资源流入出口,产品生产部门,出口才能扩大。其次,出口扩张引起国民收入增长,贬值才能最终改善国际收支,并且,边际吸收倾向应小于 100%,贬值时增加的国民收入才会大于总吸收,国际收支才能改善。吸收分析法还提出了自己的政策搭配方案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如存在闲置资源,采用货币贬值政策与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如不存在闲置资源,则采用货币贬值政策与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来改善国际收支。
结构分析法
货币漫画
结构分析法是形成于20 世纪70年代的从经济增长的
供给方面研究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相应政策主张的理论。结构分析法指出,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长期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既可以是长期性的过度需求所致,也可能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所致,而长期性供给不足的原因往往是
经济结构失衡。进口商品对收入的弹性高而对价格的弹性低,本国经济的增长不能拉动出口,而外国的经济增长却会导致进口的增长。因此,结构分析法主张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经济发展方面,结构分析法还认为,单纯的货币贬值实际上根本不能解决大多数
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性的国际收支逆差问题。大多数
东南亚国家
经济起飞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发达国家产业大调整时期,它们以出口为导向,瞄准发达国家市场的空档,以低成本,
低附加值产品大量出口,获得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时过境迁,国际市场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它们的经济结构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调整,经济结构老化、单一、落后是普遍现象。像巴西、阿根廷这些南美国家,本欲以
进口替代政策改变国内的经济结构,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的限制,经济结构的改善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又大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经济发展迟缓,因此,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便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