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磷
纯
白磷是无色而透明的晶体,遇光逐渐变黄,因而又叫
黄磷。黄磷剧毒,误食0.1g就能致死。皮肤若经常接触到
单质磷也会引起吸收中毒。白磷不溶于水,
易溶于CS2中。经测定,不论在溶液中或在蒸汽状态,磷的分子质量都相当于分子式P4。磷蒸汽热至1073K,P4开始分解为P2。P2分子结构和N2相同。
白磷晶体是由P4分子组成的分子晶体,P4分子呈四面体构型,分子中P—P键长是221pm,键角∠PPP是60°。理论上研究认为,P—P键是98%3p轨道形成的键(3s和3d仅占很少成分),纯p轨道间的夹角应为90°,而实际仅有60°,因此P4分子中P—P键是受了很大
应力而弯曲的键。其
键能比正常无应力时的P—P键要弱,易于断裂,是白磷在
常温下就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白磷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作用,部分的反应能量以光能的形式放出,故在暗处可看到白磷发光。当
缓慢氧化积累的能量达到燃点(313K)时便发生自燃,因此白磷通常要储存在水中以隔绝空气。
白磷和氧化剂反应猛烈,它在氯气中可自燃;遇液氯或溴会发生爆炸,与冷浓硝酸反应激烈生成磷酸;在热的浓碱液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磷化氢(主要是PH3,还有P2H4)和次磷酸盐。
白磷的主要反应有
1.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生成氧化物。
P4+3O2==P4O6
2.白磷与卤素单质剧烈反应,在氯气中也能自燃生成三氯化磷和
五氯化磷。
P4+6Cl2==4PCl3
P4+10Cl2==4PCl5
3.白磷能被硝酸氧化成磷酸。
3P+5HNO3+2H2O==3H3PO4+5NO↑
4.白磷溶解在热的浓碱中,歧化生成磷化氢和次磷酸盐。
P4+3OH- +3H2O==PH3+3H2PO2-
5.白磷还可以把金、银、铜和铅从它们的盐中取代出来,例如白磷与热的铜盐反应生成磷化亚铜,在冷溶液中则析出铜。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2P+5CuSO4+8H2O==5Cu+2H3PO4+5H2SO4
硫酸铜是白磷中毒的解毒剂,如不慎白磷沾到皮肤上,可用CuSO4溶液冲洗,用磷的还原性来解毒。
6.白磷可以被氢气还原生成磷化氢。
P4+6H2==4PH3
红磷
红磷的着火点极高,在空气中不发生自燃,但是只需要在红磷中加入少量的MnO2,片刻将会发生燃烧,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安全,最好在一个安全的容器内做这个实验,否则将可能发生意外。
主要化合物
磷的氧化物有三氧化二磷和五氧化二磷。
三氧化二磷
磷在常温下慢慢氧化,或在不充分的空气中燃烧,均可生成P(III)的氧化物P4O6,常称做三氧化二磷。
P4O6的生成可以看成是P4分子中的P-P键因受到O2分子的进攻而断开,在每个P原子间嵌入一个O原子而形成稠环分子。形成P4O6分子后,4个P原子的相对位置(正四面体的角顶)并不发生变化。
由于三氧化二磷的分子具有似球状的结构而容易滑动,所以三氧化二磷是有滑腻感的白色吸潮性蜡状固体,熔点296.8K,沸点(在氮气中)446.8K。
①三氧化二磷有很强的毒性,溶于冷水中缓慢地生成亚磷酸,它是亚磷酸酐。
P4O6+6H2O(冷)==4H3PO3
P4O6+6H2O(热)==PH3↑+3H3PO4
五氧化二磷
磷在充分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P2O5,这个化合物常简称为五氧化二磷。其中P的
氧化数为+5。
在P4O6的球状分子中,每个P原子上还有一对孤电子对,会受到O2分子的进攻,生成四个P=O双键,而形成P4O10的分子。
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粉末状固体,熔点693K,573K时升华。它有很强的
吸水性,在空气中很快就
潮解,因此它是一种最强的干燥剂。
五氧化二磷与水作用激烈,放出大量热,生成P(Ⅴ)的各种含氧酸,并不能立即转变成磷酸,只有在HNO3存在下煮沸才能转变成磷酸:
P4O10+6H2O==4H3P04(在HNO3与煮沸的条件下)
三卤化磷
用气态的氯和溴与
白磷作用可以得到PCl3和PBr3,根据理论比值混合白磷和碘在CS2中反应可以得到PI3。
三氟化磷可用
三氟化砷与
三氯化磷的反应制备:
PCl3+ AsF3 =PF3+AsCl3
磷也生成一些混合卤化物如PF2Cl和PFBr2。
五卤化磷
单质和卤素直接反应或三卤化物和卤素反应可以得到五卤化磷:
P4 +10Cl2 = 4PCl5
PF3+ Cl2 = PF3Cl2
第二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制备混合卤化物。
卤氧化磷
五卤化磷和过量的水直接接触时会迅速发生水解作用,产生
磷酸和氢卤酸:
PX5+4H2O= H3PO4 +5HX
如果使五卤化磷和有限量的水作用,水解产物是氢卤酸和卤氧化磷(或卤化磷先)POX3。:
PX5 +H2O = POX3+2HX.
卤化氧磷是许多金属卤化物的非水溶剂,它们也能和许多金属卤化物形成配合物,如ZrCl4.2POCl3,这种配合物应用于分离Zr和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