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的称红宝石(Ruby)、蓝宝石(Sapphire)。
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柬埔寨是世界上优质红宝石、蓝宝石最重要的供应国。
其他产出国还有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坦桑尼亚等。
刚玉Al2O3的同质异像主要有三种变体,分别为α-Al
2O
3、β-Al
2O
3、γ-Al
2O
3、,根据X衍射分析确还有η-Al
2O
3(等轴晶系)、ρ-Al
2O
3(晶系不确定)、χ-Al
2O
3(六方晶系)、κ-Al
2O
3(六方晶系)、δ-Al
2O
3(四方晶系)、θ-Al
2O
3(单斜晶系)。刚玉颜色多种,有无色、白、金黄(色素离子Ni、Cr)、黄(色素离子Ni)、红(色素离子Cr)、蓝(色素离子Ti、Fe)、绿(色素离子Co、Ni、V)、紫(Ti、Fe、Cr)、棕、黑(色素离子Fe、Fe)、白炽灯下蓝紫、日光灯下红紫效应(色素离子V)。
刚玉在摩氏硬度表中位列第9级。比重为4.00,有六角柱体的晶格结构。因着刚玉的硬度,和相对比钻石更低廉的价钱,它成为了砂纸及研磨工具的好材料。
刚玉有玻璃光泽,硬度9。比重3.95-4.10。在高温富铝贫硅C的条件下形成,主要与岩浆作用、接触变质及区域变质作用有关。
刚玉是铝矾土为主要原料经矿业炉炼出的人造材料,可做磨料和耐火材料。纯度较高的为白色叫白刚玉,含有少量杂质的为棕色叫棕刚玉。
成因
形成于地幔的高温高压条件,随岩浆喷出地表。
形成于接触变质作用
如缅甸、克什米尔、中国安徽等地。
世界上的红蓝宝石主要来自砂矿。是由各种原生红宝石、蓝宝石经风化作用富集而成,分布广,易开采、分选。
物理化学特征
化学成份
是Al
2O
3 。常含微量的杂质元素Cr、Ti、Fe、V等。这些杂质的存在方式为:
3+
①以类质同象替代Al 。
②机械混入的氧化物。
晶体形态
形成于高温富铝、贫硅的条件下。在内生作用中,产于富铝、贫硅的岩浆岩和伟晶岩中,与长石、尖晶石等共生。在变质作用中,产于片麻岩中者与矽卡岩、磁铁矿、白云母等共生;产于岩浆岩与石灰岩接触带中者与方解石、磁铁矿、绿帘石等共生,是岩浆岩去硅作用的产物。属于三方晶系,晶形常呈完好的六方柱状或桶装,柱面上常发育斜条纹或横纹,底面上有时可见三角形裂开纹;集合体呈粒状。
颜色
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了可见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所有颜色。
纯净的刚玉是无色的,当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时而呈现不同颜色。
光泽及透明度
透明-不透明,抛光表面具亮玻璃光泽或亚金刚光泽。
折射率
1.762-1.770(+0.009,-0.005)。
双折率
0.008-0.010
多色性
均具有二色性,一般表现为不同深浅的颜色,红宝石、蓝色蓝宝石二色性较强,其它颜色的蓝宝石稍弱。
发光性
长短波紫外线下红宝石均可发现红色荧光,且长波下的强度高于短波下,日光也可激发其红色荧光,但含Fe高者荧光较弱。蓝宝石一般无荧光,但含Cr的斯里兰卡和美国蒙大拿州蓝宝石有时呈粉色荧光。而斯里兰卡产的一些黄色蓝宝石可具杏黄色或橙黄色荧光。
硬度
比重
多数宝石级样品的比重变化于3.99-4.00之间。Cr、Fe等杂质元素含量影响着比重值的大小,含量越高,比重越大。
熔点
高达2000℃-2030℃。
品种
按颜色分:
a. 红宝石:
指红色的刚玉宝石,粉红色的刚玉属于粉红色蓝宝石。
b.蓝宝石:
除去红色系列以外的所有颜色的刚玉宝石,包括粉红色、无色、黄色、红色,橙色、绿色、蓝色、黑褐色、紫色等。定名时除了蓝色刚玉直接定名为蓝宝石外,其它各种颜色的刚玉需在蓝宝石名称前冠以颜色形容词,如黄色蓝宝石、绿色蓝宝石。
特殊光学效应:
a.星光红宝石、星光蓝宝石:
红、蓝宝石可含丰富的金红石包裹体,这些针状体在垂直C轴的平面内呈60度角相交,加工成弧面形宝石后显示六射星线。
偶尔出现的十二射星线图案是由两组六射星线交叉而成的,两组星光互成30度角交叉。据报道引起两组星光的包裹体一组是金红石,另一组是赤铁矿。
b. 变色蓝宝石:
少数蓝宝石具有变色效应,它们在日光下呈蓝色、灰蓝色,在白炽灯下呈暗红色、褐红色,变色效应一般不明显,颜色也不太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