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中央电视台在人民大会堂采访国大师易武
中央电视台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各类电视专业人才,是中央电视台最宝贵的财富。这支队伍在历次重大宣传报道战役中表现突出,屡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是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
全台和直属单位职工总数近万人(截至2005年末),台本部现有正式职工(含台聘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2529人占61%,大学本科人员1276人占50%,拥有硕士学位人员236人占9%,拥有博士学位人员29人占1%)。台本部编外人员总数490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30人占4.7%、大学本科学历2163人占44.1%);台本部离退休人员583人。2002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员聘用制改革,全台正式职工全部改为聘用制。2003年起,中央电视台对编外人员管理进行改革,在清核人员的基础上,将编外人员转为企业聘用,改为公司化管理。
中央电视台拥有国内一流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深得中国广大电视观众厚爱。播音员、主持人在业务上接受台播音员主持人指导委员会指导,执行严格的出镜管理制度。2003年起,中央电视台定期评选出该年度10名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给予特殊津贴奖励。此特殊奖励政策将延伸至优秀的制片人、编导人员。
中央电视台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工作。全台及直属单位共有党员4317人,18个台属中心党总支、4个二级党委、199个党支部。中央电视台于2002年、2005年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3-2004年度获得"中直机关文明单位",连续12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和"广电总局精神文明标兵单位"荣誉称号。是全国新闻界"精神文明示范点"、"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单位"、"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北京市卫生红旗单位"、"全国新风婚育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北京市献血文明单位"、"北京市交通安全先进单位"。
多元传媒
中央电视台全球节目覆盖图
中国中央电视台现开办有21套开路播出的电视节目,并拥有两个高清电视频道。同时开办了20多个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和28个网络电视频道。网络电视频道包括新闻、央视关注、纪录、旅游、历史、英语、杂技、电视剧、综艺、相声、气象、科技、美食、小品、音乐、
体育、
生活、时尚、动画、戏剧、少儿、经济、法制、教育、游戏、话剧、魔术、人物等。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按照中宣部、广电总局的部署,中央电视台先后组织了一系列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如1999年国庆50周年、澳门回归;2000年迎接新千年、悉尼奥运会;2001年纪念建党80周年、北京申奥成功、亚太经合上海会议、中国足球出线、中国入世;2002年党的十六大、釜山亚运会;2003年伊拉克战争、攀登珠峰、抗击非典、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2004年邓小平百年诞辰、雅典奥运会、新中国成立55周年、澳门回归5周年;2005年科学发展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西藏与新疆自治区大庆、 “神六”飞行、“十运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2008年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神七出舱、改革开放三十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2010年玉树大地震、上海世博会、舟曲泥石流、广州亚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党的十八大等。在这些重大报道活动中,中央电视台均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组织制作播出了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电视节目,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充分发挥了国家电视台主力军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拥有近40万小时的节目资源。年播出总量为230248小时,平均每天631小时(包括北美长城平台节目,付费频道和高清节目频道);自制节目比例达73.9%。
自1999年以来,面对国内电视市场的竞争,面对境外电视媒体不断的渗透,中央电视台坚持推进以“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宣传改革,顺利完成了专业化的频道布局。2005年,中央电视台继“专业化”后开始实施“品牌化”战略,大大推动了节目生产和频道自身建设,并初显成效。
在频道建设方面,1999年开办电视剧频道;2000年开办英语国际频道(已变更为英语新闻频道);2001年开办科学·教育频道(已更名科教频道)、戏曲频道;2002年开办西部频道(已改为社会与法频道);2003年开办新闻频道、少儿频道;2004年开办音乐频道、西班牙语法语国际频道(已分为两个频道)、社会与法频道等。同时,整合频道资源,突出专业频道特色,调整频道结构,各套节目不断完善改版,加强统一的包装、编排,业已形成以第一套节目综合频道为龙头的综合频道、专业频道门类日趋齐全,专业频道特色日益彰显,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覆盖国内国际的频道格局。
在栏目建设方面,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品位、格调的基础上,以更好地服务对象群体为目标,鼓励创新,注重营造自身风格,提高栏目品质。同时2011年底在全台建立了以收视率、收视份额为基础的,科学量化的测评体系、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实施严格的栏目末位淘汰制、栏目管理公开制度。全台正在播出的栏目总数为390个,其中包括大量为观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制作精良的名牌栏目,并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引领着全国电视节目制作的潮流。
在节目创作方面,中央电视台高度重视节目质量,鼓励多出精品,先后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强,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节目,不仅成为观众收视热点,而且在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春节联欢晚会”、多个电视大赛等许多固定制作播出的节目已经成为著名品牌,不同题材、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主旋律的电视剧作品深受观众好评。中央电视台每年均有多个节目荣获国内、国际重要奖项。
技术力量
中央电视台台标
中国中央电视台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和设施。
播出设备包括数字录像机机械手自动播出系统8套、硬盘服务器数字播出系统44套,支持19套开路节目(含两套高清节目)和数十八套付费频道节目的播出,播出文件能自动上传至中国音像资料馆归档;
制作设备、设施包括演播室29个、摄录设备总数672套(数字标清电子新闻采集设备548套、高清摄录设备15套、模拟摄录设备109套)、对编设备253套、便携编辑机60套、编辑合成系统105套、非线性编辑系统53套、三维动画创作系统7套、图像合成创作系统10套、新闻共享网络系统中精编工作站80台、粗编工作站286 台,音棚2个、配音译配机房26个、转播车8辆、中继航拍直升机2架、数字卫星新闻采集系统8套、微波系统54套、海事卫星传送系统4套等。
采录制作设备已实现全面数字化,节目播出实现自动化,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高清晰度电视、 交互式电视播出试验,建设了先进的新闻共享系统。先进的技术保障体系成为确保日常节目制作和重大宣传任务安全播出的重要支柱。
中央电视台的安全播出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近些年来播出事故率连续下降,1998年播出事故率为31.60秒/百小时,1999年为22.17秒/百小时,2000年为19.08秒/百小时,2001年为5.09秒/百小时,2002年为8.75 秒/百小时,2003年为3.86秒/百小时,2004年为2.52秒/百小时,年为1.49秒/百小时,屡次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主要领导
-
-
总编辑、副台长:罗明
-
-
-
总会计师:刘国良
-
-
-
总工程师:丁文华
-
-
直属公司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Teveision Corporation):是央视于1984年投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央视节目版权之全球销售代理及中国电视节目外销联合体(Chinese TV Program Export Association)之海外版权独家代理商,也是唯一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从事境外卫星节目代理业务的公司,也是国内音像市场上最大的视频节目出版发行商。
中视传媒(上海证券交易所代码:600088):全称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旧名为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无锡太湖影视城、北京荧屏出租汽车公司、北京中电高科技电视发展公司、北京未来广告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五家法人共同发起的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央视南海影视城、上海中视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北京中视北方影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成立于1983年10月18日,是央视所属的专门从事电视剧创作生产的单位。
中国网络电视台(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将充分发挥电视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双平台的优势,建设成为我国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网络视频互动传播平台,对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活动和事件以网络视听的形式进行快速、真实的报道和传播;同时着力为全球用户提供包括视频直播、点播、上传、搜索、分享等在内的,方便快捷的"全功能"服务,成为深受用户喜爱的公共信息娱乐网络视频平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以"参与式电视体验"为产品理念,在对传统电视节目资源再生产、再加工以及碎片化处理的同时,着力打造网络原创品牌节目,鼓励网友原创和分享。注重用户体验,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让网友在轻松体验高品质视听服务的同时,更多的参与到网络互动中来。中国网络电视台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首期上线的内容包括首页、客户端、新闻台、体育台、综艺台、爱西柚(播客台)及爱布谷(搜视台)。从2010年开始,中国网络电视台还将陆续上线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财经、探索、健康、气象、家居、旅游、教育、民族、音乐等系列内容服务。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为用户贴身定制多样性,全方位的网络视听互动服务!
中国网络电视台
中央卫星电视传播中心:负责卫星信号传输。
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负责收费节目。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负责科教片,动画制作。
中国电视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唯一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国家级电视报。主要预告、评介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都市电视节目,同时刊登全国31家省台卫星节目表,每期向国内外公开发行400多万份,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
中国爱乐乐团:2004年划归中央电视台,为国内一流乐团。
经营效益
央视
中央电视台的资金大部分源于广告收入,按照国家财政部给予的包干优惠政策,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中央电视台努力创新,节目质量不断提高,收视份额基本保持在全国收视市场的30%左右。同时充分重视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的调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抓大不放小”的方针,广告营销服务专业规范,市场反馈良好,企业广告投放踊跃。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基本上也保持在全国电视广告收入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央电视台广告创收的持续、大幅度增长,从另一个侧面充分证明了近些年来坚持宣传改革、栏目和节目创新的成效。
1999年起,中央电视台每年11月对来年第一套节目黄金段位广告招标。该活动已成为企业界对来年经济发展预期的展示,因而被经济分析人士评价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风向标”。2005年11月18日成功进行了2006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招标,招标总额达58.6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1999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的收入年年递增,每年跃上一个新台阶。 1999年为51.2649亿,2000年为57.4241亿,2001年为60.9977亿,2002年为70.4179亿。2003年开始采用国际通行的统计方法,纳入企业收入,全年总收入为102.2772亿元(事业收入81亿元、企业收入21亿元)。2004年总收入约为112.05亿元(事业收入约87亿元、企业收入约25亿元)。
2005年总收入达124亿元(事业收入94亿元,企业收入30亿元)。“十五”期间,中央电视台累计上缴国家税费30.9亿元,广电总局56.3亿元,两项合计87.2亿元,为广电事业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传播影响
节目全国人口覆盖率达到95.9%,观众超过11.88亿人(2005年统计数据)。在国内收视市场,中央电视台的收视份额基本保持在全国收视市场的30%左右。据统计,2005年央视15个开路频道总体收视分额达34.14%,创2000年来新高;观众人均每日收看中央电视台节目的时间为52分钟(人均每日收看电视时间为154分钟);中央电视台各频道的观众满意度也占据着全国卫星频道满意度排行的前12位。
中文国际频道、英语新闻频道、西班牙语国际频道、法语国际频道、阿拉伯语国际频道、俄语国际频道通过卫星传送基本覆盖全球,并在北美、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和中南美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落地入户,其中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覆盖境外华语观众1500多万户,CCTV-NEWS在境外入户达到4350万户,CCTV-E、CCTV-F分别在美国、古巴、智利、毛里求斯等6个国家实现完整频道落地,CCTV-العربية刚开播就在阿拉伯国家两个各占50%收视率的卫星电视平台播出,进一步扩大中国电视媒体的国际影响力。
2005年2月1日,中央电视台牵头联合八家地方台组成的长城(亚洲)平台正式开播,对台宣传取得突破性进展。长城(北美)平台运作一周年来订户数量持续增长,突破3万户,有效扭转美国华语市场“台强我弱”的现状。与此同时,以央视网络电视互动直播平台为基础,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成功进入台湾,充分体现对台宣传的主动性。这标志着中国电视对外宣传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央电视台外宣工作在理念和运作方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0年12月10日,中央电视台亚太中心记者站在香港正式成立,这是中央电视台继欧洲、美洲、俄罗斯和非洲中心站之后建立的第五个中心记者站。亚太中心记者站的建立,将全面提升中央电视台在亚太地区的新闻采集能力,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媒体间的合作和交流,此外,中国中央电视台同全国各级地方电视台和文化机构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8个媒介机构建立了业务关系。在全球共设有14家记者站,并在台湾地区建立了记者站点,及时报道世界各地的重大新闻事件。
中央电视台初步形成以电视传播为主业,电影、互联网、报刊、音像出版等相互支撑的多媒体宣传、广告经营和产业拓展的多元化经营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全台栏目总数400多个,日播出量达270小时,其中自制节目量约占总播出量的75.31%,使用中、英、法、西、阿、俄六种语言和粤语、闽南语等方言向国内外播出。全国人口覆盖率达90%,观众超过11亿人。中文国际频道、英语新闻频道通过卫星传送覆盖全球,西班牙语国际频道、法语国际频道、阿拉伯语国际频道也已覆盖欧洲、南美、中东、北非等众多国家和地区。2004年, 中央电视台投资成立的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又建成两个高水平的数字电视频道——海外戏曲频道和海外娱乐频道,现已登陆北美地区。
中央电视台拥有相当规模的、具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和设施,其中移动地面卫星系统(DSNG)可随时随地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卫星转发、新闻回传全面实现数字化;多媒体联网系统部分实现资源共享,初步形成办公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体系。
中央电视台现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共拥有职工近万名。直属单位包括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等,“央视国际网络”为中国六大新闻网站之一。
《中国电视报》平均期发行量达300多万份,居全国同类报刊之首。
《电视研究》是全国第一份公开出版的电视专业理论刊物。
由中央电视台独资经营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是以电视节目制作发行为主,兼营电视技术服务、调查咨询、广告代理等业务,并广泛涉及实业投资和资本运作的大型集团公司,也是经国家批准的唯一经营电视节目版权国际交易的公司,建立了覆盖全球36个国家并拥有145家公司的节目营销网络,在全国多个城市或地区有不同规模的影视节目基地。2003年年收入达100亿元,名列全国新闻媒体之首。
新址工程
原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大楼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1号,海淀区军事博物馆附近,这座大楼曾是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广电总局支持下,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正稳步推进。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建设的单体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并将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重要的文化景观。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原北汽摩厂址),紧临东三环,地处CBD核心区,占地 19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234米,工程建安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楼(CCTV)、电视文化中心(TVCC)、服务楼及媒体公园。项目建成后,中央电视台将具备200个节目频道的播出能力。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
该工程于2002年1月经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经专家评审、职工投票,选定荷兰大都会设计事务所(设计师:库哈斯)的设计方案。2004年9月,项目《科研报告》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并经第62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2004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
在北京市招标办的组织下,经公开招标,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获得新台址建设工程包括主楼在内的A标段的施工总承包权。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新台址建设工程B标段(电视文化中心)的施工总承包权。A、B标段施工工作正按计划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但由于这栋建筑花费庞大、造型过于奇特、有安全及交通隐患而备受争议;在这座建筑的征地拆迁过程中,由于当地居民对规定的补偿不满意,曾在居民楼上挂出大量抗议条幅。亦有传言称在拆迁过程中天鸿宝威公司有严重的暴力行为。
虽然颇受争议,不过7月中旬起,中央电视台已在各重要新闻时段前,播出带有央视新大楼效果动画的奥运宣传片,称之为“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大陆地区独家转播机构”。
火灾事件
2009年2月9日20时27分,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10日凌晨2时许,大火在燃烧近6个小时后被消防队员扑灭,大楼外已看不到明火。 北京市消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楼内仍有200多名消防队员进行搜索,扑灭零星明火,防止阴燃复燃。新华社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楼的十四层以上的火还在燃烧。火势无法完全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灭火的水上不去,消防车上的水枪只能达到60米,大楼还在施工中,楼内没有灭火的水源。
火灾的过火面积10余万平方米,楼内十几层的中庭已经坍塌,位于楼内南侧演播大厅的数字机房被烧毁。 因为着火的配楼与新建央视主楼相距仅200余米,现场指挥灭火的有关领导和消防人员正在努力采取措施,以保护主体建筑不受损害。
据北京市政府新闻办通报,初步查明,火灾原因是违规燃放烟花造成,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央视新址大火事件的调查由北京市公安局直接负责,知情人透露,已经有包括央视新址建设办主任等嫌疑人12人被警方拘留,同时警方正在对事件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调查央视新址配楼火灾。在央视火灾中牺牲消防员追悼会于2009年2月12日举行。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事故,中央电视台在2009年2月10日向全国观众真诚致歉。
2009年8月10日下午5时40分许,朝阳区中央电视台新址主楼楼顶,停机坪旁的玻璃外贴胶膜有燃烧痕迹。消防人员赶到时,燃烧物已经自行熄灭。事故仍在调查中。
据知情人称,随后,红庙消防中队四部车辆赶往现场。消防队员到达现场时,火已经自行熄灭。起火部位位于停机坪旁边的玻璃上,现场有燃烧的痕迹,燃烧物质为玻璃上的胶状薄膜,面积约一平米。在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消防人员陆续撤离。
有人士分析,火灾原因可能是天气炎热,玻璃外面的胶膜发生自燃。但该说法尚未得到消防部门证实。
工程后续进展
2010年8月10日,北京城建集团发布消息称,央视电视文化中心工程(北配楼)拆卸复建施工于即天正式启动,该工程总承包单位——北京城建集团于当天上午在施工现场举行金属幕墙和网架拆卸启动仪式。这标志着2009年2月9日央视大火一年多后,发生火灾事故的央视新址北配楼正式进入拆卸复建阶段。
2012年5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址主楼竣工验收仪式举行。这意味着央视大楼火后重建的完成。CCTV-5(体育频道)于2012年6月5日率先搬迁到东三环的新台址办公,并在新台址进行伦敦奥运会的赛事转播。
2013年2月25日,央视所有频道改由2012年底修复完成的CCTV新台址播出。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中央电视台将秉承这一宗旨,坚持以改革发展为主线,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与时俱进,在新的世纪、新的阶段,努力建设成为亚洲一流、世界前列的电视大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