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究问题,不但要对事情有全面的了解,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了解我国当代社会两极分化的概况和特点之后,还要进一步找出其原因,揭示其根源。只有把这些都搞清楚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谈起我国当前社会两极分化的原因,人们都把它归结于地区差距、城乡(工农)差距和分配差距。这是表面地、片面地看问题。
地区差距,历来都有,但从来都不是两极分化的原因。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期之前,不存在两极分化;80年代中期之后,虽然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但直到现在也不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两极分化是存在于各地区内部。
城乡(工农)差距,只是两极分化的
部分次要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城乡(工农)差距作为两极分化的原因,一是绝大
部分大富翁都
集中在城市,二是工农业产品的
剪刀差。如上所述,目前
中国社会,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大多数都处于贫困状态。极少数人——
集中在城市中的绝大
部分大富翁——占有过多的财富,不但是大多农民贫困,而且也是大多数工人贫困的原因。工农业产品
剪刀差,在
私有制企业占了
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人数量的大多数的情况下,从中获益的只是财产占有者,即私营企业主。二十多年来
城乡差距越拉越大,有着深刻的根源,即生产方式的差别。
由社会分配不公所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是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社会分配不公,首先是初次分配不公。二十多年来,
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职工工资占企业运营成本,由1980年最高时的17%不断下降到2007年的11%,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而在职工工资中,占大多数的工人群众的人均年收入,大体在七、八千元左右,而国企高管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相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大中型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现在还无法统计。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如上所述,仅有两千多元,处在最底层。社会分配的这种
极端不公,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这是造成两极分化的直接原因。第二代领导核心还在世的时候,就承认我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第三代、第四代
领导人,也都指出过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但到现在非但没有解决,而且愈演愈烈。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
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剥削,是
私有制和生产方式。许多人,包括有的国家领导人,都把当前
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过大归咎于分配问题。这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深入到问题的本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这是
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当前我国的大多数普通工人收入过低,根源是所在企业的
生产资料私有制所造成的严重剥削。许多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甚至残酷的剥削。上面所说20多年来
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节节上扬,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大幅增加。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成了名为民营企业,实际上是
私有制企业。这种状况不改变,两极分化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产品分配等三要素。其中,决定分配的不但有
所有制,还有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的
国有企业,完全丢弃了鞍钢宪法,工人已经不是企业的主人,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平等的关系;一切都是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说了算。国企高管的年收入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是普通工人的几十倍、几百倍,收入差距这样巨大,国家国资委主任李容融还说“不高”。
整个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是当前我国农民收入过低、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的根源,也是整个“三农”问题的根源。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逐渐从
集体经济,改变成了
小农个体经济,并且是特别细小的那种,大多数农户,耕种着六、七亩田地。除去法律上土地是集体所有,其他
生产资料都是个体所有。这种生产关系,不但是从社会主义
集体经济的倒退,甚至比
资本主义大农业还要落后,已经极大地束缚和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大多数农民的收入仍然处于国际绝对贫困线以下的根本原因。
除去国内经济上的原因,我国当前社会的两极分化,还有国际上的原因。其中
国际资本的剥削,是我国当前社会劳动者收入过低的国际根源。
以上是当代
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经济上的原因,还有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原因。在
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任何经济上的重大变化,都离不开政治和
思想上层建筑的作用。上个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政治的和思想的上层建筑的支持和保护之下完成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生产关系方面的倒退,也是在政治的和思想的上层建筑的支持和保护下实现的。
在政治上,主要是资改路线、政策和权力机构的作用。让一
部分人先富起来,不问姓社姓资,不问姓公姓私,都是资改路线的重要内容,对两极分化全面快速地发展,起了主要的作用。在广大农村,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面推开的
包产到户,是造成目前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的
小农个体生产方式、从而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国际
贫困线以下的主要原因;在城市,从“包字进城”到大多数工厂企业从
公有制改为
私有制,是大多数工人处于贫困状态的主要原因。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要推行资改路线,当时有一个很典型的口号:不换路线就换人,
不换思想就换人。(
山东烟台地区是个典型。当时这个地区在全国是
集体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推行
包产到户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地区、不少县和公社换了几茬负责人,才把
包产到户推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官僚特权阶层通过政策实现超经济剥削,成为先富起来的一
部分人的
主体。
在思想上,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和
剥削阶级腐朽没落思想,是重要根源。修正主义,归根到底仍然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共产党内的影响;它在当代
中国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毛主席的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它的特点是,凡是毛主席主张的它就反对。这种思想是资改路线和政策的思想支撑和指导。机会主义,主要表现为两面派作风。例如,对待
农村集体经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文件都强调要坚持集体道路,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全面地强力推行
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对于整个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直到最近的中共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和党章,都强调坚持以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到现在,各种企业
中国有经济仅占1%,以
民营经济为名义的私有经济已经占了99%;高调推出一
部分人先富起来、实现
共同富裕的“大政策”,30年过去了,实现了两极分化,等等。剥削阶级腐朽没落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是两极分化更广泛的思想基础,个人发财致富和
极端个人主义,是其主要的表现。
安徽小岗村
包产到户带头人中的有的人,公开宣称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