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嘴龙占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呈长椭圆形。吻中短而略钝,吻上缘与上颌间的角度为60°-70°。眼间隔凸起。眼大,位于近于头背侧。口端位;两颌具犬齿及绒毛状齿,后方侧齿呈圆形而有犬齿尖或臼齿但呈块状;上颌骨上缘平滑或稍呈锯齿状。颊部无鳞;胸鳍基部内侧具鳞或仅少数鳞,甚至无鳞;侧线鳞数46-47;侧线上鳞列数5.5;侧线下列数15-16。背鳍单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软条9,第IV棘最长;臀鳍硬棘III,软条8,第1软条通常最长,但等于或短于软条部之基底长;胸鳍软条13;尾鳍分叉,两叶先端尖型。体呈绿褐色,腹侧较淡,头部呈较深褐色,体侧上半部鳞片中央具白点;盖后缘或有时胸鳍的基部具有红色斑。背鳍白色至橘色而交杂二条红缘;腹及臀鳍白至橘色;尾鳍橘色至红色。以前所记载之矶龙占(Lethrinus mahsenoides)为本种之同种异名。

特征

体侧扁,口大。体呈浅灰绿色,腹部灰白,特征是眼睛至吻端具数条淡蓝斑纹,且体侧每一鳞片均具一亮蓝点。尾鳍叉形。

习性:

生活于10~75公尺海域,白天在礁石区与沙地间巡游,对淡水稍具忍受力,幼鱼偶尔会进入河口区活动。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具性转变机制,为先雌後雄型。产浮性卵,仔鱼具漂浮期。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沿岸珊瑚礁、岩礁区外缘、沼泽区、红树林区或海藻床区,主要分布的深度在10-75公尺。独居或成小群活动,主要以软件动物、甲壳类及小鱼为食。

种群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台湾南部、东北部及兰屿、绿岛、澎湖海域。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波斯湾、红海,东至萨摩亚,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中国台湾分布于四周沿海及澎湖海域。

附记

可食用鱼。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中文科名:
裸颊鲷科
拉丁科名:
Lethrinidae
中文属名:
裸颊鲷属
拉丁属名:
Lethrinus
拉丁种名:
nebulosus
定名人:
(Forskal)
年代:
1775
中文名:
星斑裸颊鲷
ogenus:
Sciaena
原始文献:
Descript. Anim.:52
模式产地:
阿拉伯
俗名:
青嘴龙占, 猪哥佬
生境:
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深30-60米,底质多为礁石、砂、砾石的海区
国内分布:
南海, 台湾海峡
国外分布:
印度洋非洲东岸, 东至澳大利亚, 北至日本
资料来源:
福建鱼类志[下卷]:171. 台湾鱼类志:367.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