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素养”这个名词其实早在1974年已经出现。当时,美国图书馆学会(ALA)举办了「ALA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的第一次会议。当时,主席Zurkowski在会议中以提纲形式第一次提出这个名词。到了21世纪,资讯素养这个名词在教育界渐渐取代旧有的“资讯能力”(Information Competency)或“资讯技能”(Information Skills),原因是“资讯素养”讲求较高层次方面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而不是单单指能力或认知上的评估。所谓“素养”,源自英语的“Literacy”,即对于文字的读写能力。把这个概念对映到资讯科技,就是指学生或职员对资讯的解读及制作能力。而资讯的样式又林林总总,包括一切印刷以外的文字及非文字的媒体,例如:视觉媒体、听觉媒体、电子媒体、流动媒体、网上媒体等。因此,资讯素养可以说是把日常教学上的文学修养推广至跨媒体的层次上。不过,正正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出版变得更容易,市民大众要表达自己的声音更方便,使我们日常可以接触得到的资讯突然大幅增长。面对这高速及大量的资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亦是学习资讯素养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