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菜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茎匍匐或浮水生,多分枝,节上生不定根。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片3-7(-9)枚,宽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顶端1片较大,长2-3厘米,宽1.5-2.5厘米,钝头或微凹,近全缘或呈浅波状,基部截平,小叶柄细而扁,侧生小叶与顶生的相似,基部不等称,叶柄基部成耳状,略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萼片长卵形,长2-3毫米,宽约1毫米,边缘膜质,基部略呈囊状;花瓣白色,倒卵形或宽是形,具脉纹,长3-4毫米,宽1-1.5毫米,顶端圆,基部渐狭成细爪。长角果圆柱形而扁,长15-20毫米,宽1.5-2毫米;果柄纤细,开展或微弯;花柱短。种子每室2行。卵形,直径约1毫米,红褐色,表面具网纹。花期4-5月,果期6-7月。 浓绿色小叶,有辛香味。

生长习性

栽培或野生,喜生水中,水沟边、山涧河边、沼泽地或水田中,海拔850-3700米处均可生长。
喜冷凉湿润环境,生长适温15~25℃,最适温20℃左右,10℃以下生长缓慢,能忍受短时间的多次霜冻,冬季气温在0℃左右可露地安全越冬,若温度高于30℃生长停滞,叶片易发黄或枯萎。生长期要求良好的光照,光照不足时茎叶生长纤弱,产量低。喜保水保肥力强的中性壤土,适宜pH值为6.5~7.5。

物种分布

产黑龙江、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欧洲、亚洲及北美均有分布。

品种分类

1.广州西洋菜
小叶卵形,深绿色。在广州地区栽培不开花结果,但在北京能开花结实。定植后30余天收苗,亩产4 000~5 000公斤。
2.百色西洋菜
别名青叶西洋菜,主产区在广西、武汉。叶色绿,在南方能开花结籽。从定植至初收20~30天,亩产4 000~5 000公斤。
3.大叶豆瓣菜
从英国引进的品种,植株粗大,匍匐茎长60厘米以上。茎易中空。叶片大,小叶圆形,全缘,绿色,辛香味较广州种淡。在北京栽培4~5月开花,种子产量高。
4.武汉大叶豆瓣菜
植株茎叶粗大,小叶宽大,近似棱形,深绿色。主茎粗,纤维稍多,产量高。
5.耐耐菜
北京郊区河溪边自然生长。茎、叶较小,极耐寒,冬季能在长流水的河溪或泉水边以宿根越冬,春季即发芽生长,花期5~6月,结籽后能继续生长枝叶,采收期为6~9月。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豆瓣菜的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其中超氧化物岐化酶 (即SOD)的含量很高,每1毫克 鲜嫩茎叶中含147微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每100克 鲜样中含还原糖0.42克,蛋白质1.06克,纤维素t.09克,胡 萝小时素4.67毫克,维生素岛0.17毫克,维生素C 80~124毫 克,钾308毫克,钠15.2毫克,钙43~121毫克,镁11.5毫 克,磷19.5毫克,铜0.05毫克,铁1.03毫克,锌0.12毫克, 锰0.15毫克,锶0.7毫克,硒1.29毫克。

药用价值

国外的研究资料报道,豆瓣菜有通经的作用,并能干扰卵子着床,阻止妊娠。我国医学认为,豆瓣菜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膀胱。具有清燥润肺、化痰止咳、利尿等功效。西方国家和我国广东人民认为,豆瓣菜是一种能润肺止咳、益脑健身的保健蔬菜。罗马人用豆瓣菜治疗脱发和坏血病。在伊朗,人们认为豆瓣菜是一种极好的儿童食品。西洋菜还可以有效预防“自由基”的积累,锻炼前2小时食用西洋菜可以有效预防剧烈运动带来的损伤。

膳食价值

食用方法
豆瓣菜的食法很多,可作沙拉生吃,作火锅和盘菜的配料,作汤粉和面条的菜料、汤料。广东及海外华人
最喜欢的食法是用特殊的鲜香风味。北方的美食店还用豆瓣菜做饺子馅,但必须去除过老的下段,否则吃起来会粗糙如草。豆瓣菜不耐贮藏,宜鲜食。
食疗偏方
1.可以治口干咽痛、烦躁胸闷:豆瓣菜500克,猪排骨200克,煮汤吃。
  2.可以治肺热咳嗽、痰少口干:豆瓣菜500克,猪肺300克,南杏仁15克,煮汤食用。
  3.治肺燥咳嗽、咽干口燥、肠燥便秘:豆瓣菜500克,蜜枣6颗,用清水适量共煮汤,煮熟后加盐调味食用。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用嫩茎扦插和播种育苗繁殖。
①嫩茎繁殖:我国华南地区因不易采收种子,大都用嫩茎繁碴。当春季温度上升至25℃以上时不再采收,留着老茎渡过盛夏后,用老茎萌发的新芽种植。秋后大田生产期间,则按种植面积的l/4不采收留作种苗再插植。或在生产田中割取长约15厘米左右的植株上部嫩茎苗,按株行距3厘米x 10厘米定植。定植时应使种苗基部浅埋土中,旱地栽培可用小铲开浅穴,把种苗斜插泥土中。栽插后灌透水,以后每天都要浇灌水,保持田间潮湿状态,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季节,早晚浇一次凉水。北方冬季可在日光温室用旱地扦插育苗或生产,插植后防旱保湿即可,要用流动水浇灌,不能长时间浸泡死水。北方春季露地栽培,利用去冬保护地栽培的植株,割取嫩茎梢作种苗时,要注意勿将苗床的蚜虫带至大田,可把种苗放进1000~2000倍乐果稀释液中浸一会儿,取出再运至种植地。
②种子繁殖:南方温暖地区于8~9月分期播种。北方露地栽培宜春播。保护地栽培可全年随时播种。苗床可用旱地或半水地。用旱地育苗时,先将畦面平整细碎,灌足水后再撒播种子。播后撒上一薄层干细粪土,每天喷水1~2次。
每10平方米的苗床播种量约8克,可供插植本田600平方米,由于豆瓣菜种子很小,播种前宜用3~4倍的细土拌匀再播,以使撒得均匀些。如种子量很少,宜用盆浅育苗,先用瓦片覆盖盆底的排水孔,装营养土至盆沿下2厘米处,抹平表土,将盆浅放入有水的大盆内润水,润透水即可撒种子。播种后再盖一层薄细上,以盖平种子为度、盆上再覆盖薄膜保湿。育苗期间不能从盆向上浇水。只能在大水盆内润水,或喷雾。早春育苗常出现小苗开花的现象,把小花摘去,植株能继续生长,也可于夏秋季播种育苗,移植保护地,扩大繁殖兼采收,来春截取嫩梢作种。
用半水地育苗时宜作高畦,畦的高度以畦沟中流过的水能分润湿畦面又无水层为宜。播种后撤一薄层干粪末,防止板结苗高约3~4厘米时,增加灌水量,使畦面有一薄层长流水,或每天灌水一次,以后随着幼苗的生长而逐渐加深水层。待苗高约15厘米时,可割苗移栽。

栽植

栽植地宜选择灌溉方便的低洼地,土质肥沃,水保肥力强的黏壤土或壤土水田。夏季栽培最好选田地的南边销;高树或高生作物能适当遮阳之处。小面积可搭凉棚降温。
①水田栽培:浅水犁耙,施基肥,均匀耕耘、耙平。按1.5米留一工作行。将种苗按株距10厘米,行距15~20厘米排放田中,稍压株苗基部使粘着泥土便能发根生长,插苗后即浅灌水。约2~3厘米,至发新根后用常流水灌溉,定植后25~30天可收割。水田栽培应每次收获后即翻耕耙平,重新插植。
②旱地栽培:不宜用砂壤田。翻耕地施足腐熟的有机质肥料,耙平后作1.2~1.5米宽的平畦,畦埂高约20厘米。种植株行距12厘米x 15厘米,每穴约3~5苗,用花铲将苗斜种入土,苗约入土l/3。种后立即灌水,以后每天灌 "跑马水"一次,夏季要灌2次。有些地区早春露地种植因气温变化大,刮大风前要加塑料膜覆盖。

田间管理

豆瓣菜是速生叶菜,对水、肥要求高。但切勿使用未经腐熟的生肥及过浓的肥。水田栽培宜用长流水。固定水易出现烂秧的现象。旱地栽培灌以"跑马水",不便受旱。施 肥以薄施为原则,当秧苗移栽约一周成活后开始追肥,以后每隔 10天施一次。每次每公顷用尿素30~45千克加水3750千克泼施。最适用充分发酵后的麻酱水稀释6~8倍施用,使植株茎叶浓绿茂盛。旱地栽培常见害虫为蚜虫,连续采收的要在采收后喷一次乐果,或将田水灌满,淹过植株,把蚜虫淹死。

采收

一般定植后25~35天、苗高25~30厘米时便可收割,从植株基部割下。一次移栽多次采收的,在采收时留茎部约5厘米。多次采收虽省工,但产量低,后期杂草丛生,影响产量。采取一次收割后重新犁翻平地再种的办法。年总产更高。每次采收时留适量商品菜作种苗用。一般按栽培面积留1刈种苗。

保护地水培栽培

保护地栽培 在我国北方,豆瓣菜可以在保护地长年栽培,周年供应,种植方法与旱地栽培相同,只是夏季要注意防蚜虫的为害。不能长期重作。
水培需配备循环水设施,并根据各地的水质施用营养液。
在我国北方,豆瓣菜可以在保护地长年栽培,周年供应,种植方法与旱地栽培相同,只是夏季要注意防蚜虫的为害,不能长期重作。
豆瓣菜适于水培,冬季利用日光温室或有地下热泉水的塑料大棚进行,只要冬季棚内地温或水温能保持在15~20便可。于7~8月播种育苗,或9月开始截取无性繁殖苗或12~15厘米长的枝条,按5厘米×10厘米距离直接施入定植板的孔中,每个孔中插3支。20~25天后便可采收。水培需作循环水设施,作为营养液用水除井水外,还可以用河水、自来水、雨水等,并可根据各地的水质配制营养液。北京的水中,钙、铁、镁含量较高,pH值为8左右,属于典型的硬水。进行肥料用量计算时要将水中的钙、镁等的离子浓度考虑进去,并使用单位肥料配制营养液,不宜使用复合肥料。在北京西郊的配方是每升井水中用硝态氮3.5毫克、铵态氮0.25毫克、钾2.5毫克、钙1毫克、磷0.75毫克、镁0.5毫克、硫0.5毫克。豆瓣菜水培的管很简易,而且对营养液的配方、浓度、pH管理要求不严格,极易水培。

留种方法

豆瓣菜的各品种都能在我国北方开花结种,而以大叶种的产种子量多。用种子播种的,春、秋季都开花,无性繁殖苗于春季4~5月开花。留种母株用扦插苗或种子播种均可。开花后约一个月,种荚呈淡黄色时,便要分次采收,先熟先收。采收后晒干、搓碎、过筛,除去荚壳等杂物后,贮存于低温干燥处备用。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