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表面元胞(或单位网格)中有多个原子的体系,在原子间的作用是简谐力的近似下,按点阵动力学的方法,可以确定表面振动模的频率和特征极化矢量。由于在表面中原子的排列仍有周期性,表面振动模形成的表面点阵波是一些沿表面传播的波。它们对应的能量量子称为表面声子。它们的频率一般处于体内原子振动模频率许可值范围之下,这是因为表面可视为一个广延的大缺陷,由无限晶体中某一分界面两侧原子间的力变为零得到的。按表面振动模的频率-波矢关系,表面点阵波可分为两类:一是声频表面点阵波,二是光频表面点阵波,在特定的传播方向它们又都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声频表面点阵波
特点是在波矢趋于零时频率也趋于零。就是说在长波长情况,晶体可看作连续媒质,这些声频表面点阵波就是局域于表面的弹性波,也就是瑞利表面波。在表面它有较大的振幅,向体内随离表面距离增大而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可以深入到一个波长的距离。对于压电晶体,压电效应相当于增大弹性常数,使弹性波速度增大。此外,压电晶体表面还存在一种新的表面横波,离子位移平行于表面是这种新表面横波的特征。这个横波由于电磁作用的长程性质,也会深入到体内较大的距离。如果声频表面点阵波的波长比 10cm还短,晶体就不再可以看作连续媒质,此时必须采用点阵动力学的方法,计及晶体的原子结构。
光频表面点阵波
只存在于表面元胞中包含多个原子的体系。它代表元胞中原子相对运动产生的振动模。一般只局域于表面几层原子的范围,振动模频率比声频表面振动模的高。所以它是局域于晶体浅表面的点阵波。但是在离子晶体表面,由于离子位移形成极化场,它同光波的电磁场耦合形成复合的电磁场,可以进入体内较深的距离。在晶体表面这种复合的电磁场振荡的能量量子称为表面极化激元。
表面杂波模
在晶体表面吸附原子或分子时,如果吸附量很小,吸附原子间的侧向互作用可以忽略。吸附原子或分子产生的振动模,由该原子或分子同近邻的衬底原子间的作用力以及形成的构型所决定,它的振动频率可能高于体内点阵波的最高频率。如果吸附量较大,吸附原子在晶体表面形成有序的结构。但吸附原子之间的距离还较大,直接的相互作用仍可忽略。在此情况需要考虑吸附原子通过衬底原子或电子传递的间接的相互作用。如吸附量更大,形成的有序结构中吸附原子之间距离较近,则须同时考虑它们之间的侧向直接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