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在印度用于有德之神或圣者之敬称,具有自在、正义、离欲、吉祥、名称、解脱等六义。在佛教中则为佛之尊称,又因佛陀具有德、能分别、受众人尊敬、能破除烦恼等众德,故薄伽梵亦具有有德、巧分别、有名声、能破等四种意义。另据佛地经论卷一载,薄伽梵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种意义。此外,亦有将佛与薄伽梵并称为‘佛薄伽梵’者。[大智度论卷二、清净道论卷七、大乘义章卷二十](参阅‘世尊’1522、‘婆伽婆’4453)
薄伽梵,在佛学中称之为如来。梵文为Bhagavad。佛地论云:「薄伽梵者,谓薄伽声。依六义转:一、自在义;二、炽盛义;三、端严义;四、名称义;五、吉祥义;六、尊贵义。」惟由薄伽梵而来之薄伽梵歌或博伽梵曲,则远在佛教或佛学之前,即已流行。此薄伽梵歌或博伽梵曲,在梵文中名 Bhagavad-gida,此乃印度古典歌曲、哲学泉源、正教文献、修行法典。印度国父甘地,在其一生中,即怀此一书於衣袋内,时时取阅,无时间断。而一般之印度人士,亦多能诵读。
薄伽梵在薄伽梵歌中,又被称为 克西拏。此克西拏之字义为黑,亦可译为:「大地之成就。」据考证,在印度历史上,有克西拏此人,乃雅达婆族之一族长。在薄伽梵歌曲一书中,薄伽梵其人,更被尊称为:何逸多、雅达婆、宇宙主等等,一共有十八个别名。
目前世界翻译此 Bhagavad-gida一书者,几不可胜计。在英、美、法、德等国,则每一国皆有十数种译本之多。而以英文译注此书者,更属可观,其中译本凡四十四种,另论注与疏解等凡九十种,我国之译此书者,为徐梵澄与程兆熊。在近代欧洲译本之中,最早出版者为英人查理士.威尔金斯(Charles Wilkins)所译,其时为西元一七八五年。
在此薄伽梵歌曲一书中,又可称为「克西拏如是说」,内叙印度古时,有句卢国国王,乃一瞽者,名狄多罗史德罗。其子妥威檀那不肖,惟其弟班卓之子班荼缚等皆贤,但被流放於外,凡十三年。其时雅达婆国国王名克西拏,即薄伽梵,与句卢王友好,欲作调停。但句卢内战爆发。薄伽梵遂谓「求助於其军队者,不能求助於彼;求助於彼者,不能求助於其军队」,於是妥威檀那获其军队之助,而克西拏则助班荼缚军,并为其将阿琼那驾车。惟阿琼那欲退却,克西拏,即薄伽梵乃於阵前说教,促其奋勇直前,结果大胜而复国,此正所谓「援之以道」。阿琼那之名,字义为白,其母向雷神祈祷而生彼,彼在此书中之别名,凡十七,如孔底子、左臂子弓、波南多波等等。彼亦此书主角之一。薄伽梵说道,而彼则力行,终於复国。此薄伽梵歌曲一书凡十八章,先由阿琼那之疑惑与懊恼开始,随即由克西拏以诗的形式叙述真知与笃行,以至「圣教应用」为结论。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