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之后
荀组字大章,是晋相荀勖的儿子。学问丰博,为人勇毅。未及入仕,太尉王衍遇之,赞叹说:“夷雅有才识。”当即荐为司徒左西属、补太子舍人。不久,司徒王浑又聘其为从事中郎,转左长史;历太子中庶子,荥阳太守。
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伦为相国,欲收人望,选用海内名德之士,以前平阳太守李重、荥阳太守荀组分别为左右长史;以淮南王文学荀崧、殿中郎陆机为参军。荀组有乃父之风,达于从政,及赵王伦当权,拜荀组为侍中。
兄弟贵盛
长沙王乂败,晋惠帝派遣荀组,代表朝廷,慰劳晋军。帝西幸长安,以荀组为河南尹,迁尚书、转卫尉,赐爵成阳县侯,加散骑常侍、中书监,转司隶校尉,加特进光禄大夫,常侍如故。于时天下已乱,荀组弟兄贵盛,自恐不容于世,虽居高位,并讽议而已。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帝复以荀组为侍中,领太子太保。未拜,汉主聪使前军大将军呼延晏将兵三万,寇洛阳,血浴帝宫,尚书令荀藩及光禄大夫荀组奔往轩辕。怀帝蒙尘,司空王浚以荀组为司隶校尉。阎鼎等欲奉秦王业入关,居长安以号令四方,荀组兄弟是山东人,不欲西行,中途逃散,追之无及。
当时,九州糜沸,群雄竞逐,司徒傅袛建行台于河阴。司空荀藩在阳城,与荀组及中护军族子荀崧建行台于密,传檄四方,推琅琊王睿为盟主。愍帝称皇太子,荀组为太子舅父。公元312年,司空荀藩督摄远近;光禄大夫荀组复领司隶校尉、行豫州刺史,与其兄共保荥阳之开封。建兴初年,诏荀藩行留台事。俄而荀藩薨逝,帝更以荀组为司空,领尚书左仆射,又兼司隶,复行留台事,州郡守皆承制行焉。进封临颍县公,加太夫人、世子印绶。明年,进位太尉,领豫州牧,假节(有权杀戮二千石以下的官员)。
位列三公
元帝承制,以荀组都督司州诸军,加散骑常侍,余职如故。不久,有除尚书令,上表陈让,不予受拜。及西都不守,荀组乃遣使移檄天下,劝进讨逆。帝欲以荀组为司徒,以问太常贺循。贺循说:“组旧望清重,忠勤显著,迁训二品,实允众望”。于是拜荀组为司徒。司徒乃三公之一,荀组以此为责,以社稷为本,加官济民。此后,晋朝司徒,不干朝政,衔为虚设。
荀组受石勒钳制,不能自立,太兴初年,自许州而出,率其众属,计数百人,毅然渡江。之前所领兵将,仍归统摄,其聚千兵百骑,此乃荀氏宗族又一次大规模迁徙。即至,主下诏,使荀组与西阳王羕录尚书事,各加班剑六十人。
去世
公元319年,元帝渡江,始议立郊祀仪。尚书令刁协,国子祭酒杜夷以为,宜须旋都洛邑乃修之。司徒荀组据汉献帝都许即便立郊,自宜于此修奉。骠骑王导,仆射荀崧等皆同荀组之议。帝从之,事遂施行,立郊丘于建康城南郊之祀地。永昌初,复迁荀组为太尉,领太子太保,未拜,会薨,年六十五,谥曰元。子荀奕嗣。